暂且用这本书的副标题做为书评的标题吧,要不然很多人只看到《你的灯还亮着吗》后,说不定会像我一样把它当做散文呢。
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本以为作者会提供解决问题的详细步骤,就像老师教我们如何解方程式, 所以一直带着寻找方法和工具的思维去读,结果陷入了自己设置的套路里,完全读不懂作者的意思。后来,跳出自己的思维套路,按照作者的思维逻辑,经过反复将近四次的阅读,才对本书有了一点了解。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深陷其中,焦头烂额,试图去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不曾有时间停下来思考问题本身,这样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希望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答非所问、把问题归于“天性”,常常觉得无力解决等等。本书中,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总结了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时经常陷入的一些思维误区,并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误区一:试图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书中举了新型打印机存在精度问题的例子,工程师丹设计了一个工具解决了打印机精度问题,而这个工具又存在着安全隐患。总之,问题就像是一个无尽的链条,问题、解决方案、新问题循环出现。就像去商场买了一套精美的茶具,回家后发现,家里应该有一个像样的桌子才能和茶具相匹配,要有合适的沙发才能和桌子匹配,最后发现,为了和这套茶具相匹配,可能我们还需要搬个家。
追求完美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解决问题时,不能鱼和熊掌兼得,我们只能优先考虑所服务对象和受众的最大利益。另外,在把一项“解决方案'付诸实施之前,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一遍,可以避免一些明显的错误。
误区二:答非所问。书中举了判断一个圆什么物体的例子。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给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对问题的定义不同。在我的工作中,领导经常会问我要一些刀具的销售数据,我就会多问一句,比如:需要哪个客户、哪个时间段的、哪个生产厂家的等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偌大的数据库中统计出领导想要的数据。
虽然在比较尴尬的情况下或者遇到尖酸刻薄的问题时,答非所问和迂回做答是一种说话技巧。但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之前,还是需要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所以当我们沿着寻求解决方案的道路疲倦前行时,最好是过一会儿就要回头看看,确认自己没有走错路。
误区三:把问题归于“天性”。书中举了詹尼特.贾沃斯遇上“混蛋”的案例:詹尼特过安检遇到签证的问题,刚开始她想把这种状况全归咎于“官僚主义”-可能需要向公务人员行贿或者需要找到高层才能解决。后来,她摆脱了这种想法,用礼貌的态度对待工作人员,尊重对方的善心和能力,最终解决了问题。
当我们把问题归于“天性”时,问题看起来很遥远,我们会觉得无力解决。当我们把问题归于某一具体的人或真实的行为中 ,会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有很多时候,问题根源在于我们自己。
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无疑会碰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迷茫的时候,我们不妨花点时间想一想:你的灯还亮着吗? 及时地从这些误区中跳出来, 才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