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回的要点简单回顾。
运营是什么?常见的分类是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不同类型的产品需要的运营能力是不一样的。例如我司是做2B业务的,那么对运营则需要更多活动和产品运营的能力。运营最终的目的,是更好地连接产品和用户。
运营的理念。优秀的运营一定是具备“目标导向意识”和“效率意识”的。遵循先不论我可能会得到什么回报、让我先来基于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也就是“回报后置”的逻辑,是黄老师认为他自己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创造用户价值未必看到回报(就像昨天的课最后只来了十来个人)、消费用户价值有时却容易带来用户转化(比如强推某个平台),他会先把潜在回报放一边、专注于为用户创造让他们惊喜的价值。
运营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精益运营需要把握好两点:“找出最核心的不确定要素”、“先以最小成本搭建起一个真实的用户场景”,优秀的运营必须善于做局、并找到破局点。
运营的3个底层工作方法:对新鲜事物高度敏感、借势、追热点(确实非常有用,内训师决赛的文案就收到了很多赞);对用户的洞察,让自己变成典型用户(为什么中层领导力培训始终破不了局,就是我太不了解中层和中层管理了);学会更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想吸睛先抛结论再论证、想说服先讲故事再引申结论、FAB)。
运营的4个关键思维: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
我个人的体会是,把上述要点反复不断地拉出来思考培训工作,能够解决非常多的疑问。比如为什么内训师项目做得好,为什么大咖论坛会出状况,为什么麒麟项目总是推得不顺畅,如果不懂这些方法论,成败就只能交给运气;而明白了这几点核心理念之后,可以看清抓手在哪里,就算不能马上成功、也可以逐步靠近。
------------------------------------------------
第三章 运营的核心技能和工作方法
1 掌控目标:确保在开始活动之前70%的结果是可得的而不是听天由命
--分解指标、确定分支指标是否有提升空间、将这些提升空间落实为具体的运营手段
--学会作好目标和工作内容的管理,可能是运营人优先级最高的技能之一了
2 分析数据:向迭代要数据,用数据推动迭代
--作者写了数据分析的6个应用,个人比较受用的是确定维度和度量。例如三节课这个学习平台最关注访问、报名和上课三个维度,那么度量就是网站访问数、注册数、报名课程数、视频停留时间、单视频重复播放数。确定了维度和度量,再针对性地看数据提升指标。
3 内容运营:
--明确定位、调性和原则: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例如果壳“死理性派型硬科普”,明确内容的差异化,作好内容的生产、组织包装、流通
--内容的生产:主线+呈现方式+铺垫引导
--内容的组织包装:
UGC:内容初始化--少量用户加入生产--内容生产者激励--更多新用户加入生产(产品设计的引导->制造话题->树典型造标杆)
PGC:选题策划(60%)--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吐槽知名对象、经典案例分析、颠覆式的观点论点、热点差异化解读、数据盘点预测、共鸣问题解读、星座八卦大众娱乐、精彩故事和段子)
这里有很多干货,不一一列举了
--内容的流通:运营人为干预+人工智能+用户关系和用户行为作内部流通,产品机制用户激励+运营手工筛选优质内容作外部流通
--如何写转化型文案:傍大款、颠覆认知
4 用户运营:
--核心是开源(拉新),节流(减少流失),维持(提高用户活跃和留存)和转付费。
--优先维护好一群核心内容生产者,让他们在社区中创造更多价值
--面向大规模用户的整体运营:设计优质用户成长路径,给出对应的引导+产品机制;依据用户属性(如年龄性别职业)和用户关键行为(如购物发布浏览等)作用户分级;设计面向用户行为的激励体系;激活沉默用户;通过部分用户带动整体用户。
--面向小规模用户的整体运营:分为两类,对于平台型和UGC型的产品,核心是明确重点用户-提供核心资源-明确用户行为-给予激励手段;对于冷启动的产品,核心是定位种子用户、作好关系维护(如发烧友、领域内顶尖用户、美女、学生党、有特别强烈需求的人、中小V而不是大V)。
--用户增长和推广:内容铺设(比如去知乎发文)、渠道推广(搜索引擎、微信大号)、活动事件营销、公共关系和品牌传播
--撬动用户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物质激励、概率事件(抽奖)、稀缺感(限时限量限额)、竞争意识(排行)、炫耀猎奇、强烈情绪和认同感、尊崇感和被认同感(邀请函)、超值感(比价),将这八种原则与用户成长路径或者运营流程相结合,在每个环节使用不同的方式提升整体数据和转化
-----------------------------------------
知识点的运用
上面写了很多,其实如果只是整理整理笔记、画个思维导图,并不是真正有成效的学习,必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要点,或者经过实际检验,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里,我想试着分析下即将上线的在线学习平台如何运营。
首先,明确定位。这是一款“冷启动”的小众产品,只有公司部分员工会大概率是低频使用、并且他是一个内容平台型的产品,需要内容提供者和内容消费者双侧运营。
其次,分析用户。未来平台的用户应该包括:学员也就是员工、内训师和内容提供者、培训管理员、公司领导,他们都将会是重点用户,但每类用户的成长路径差别是非常大的。
---------------------------------------------
1)学员:
首先我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如果不是为了参加某个学习项目或者基于某个Point of Need比如升职转岗了,员工是没有兴趣上我们的学习平台的。所以典型的用户成长路径应该是 :学员被分配或者自发报名某个学习项目--通过平台注册、签到、线上学习、下载复习资料、分享照片、提交笔记等--考试、获得认证--形成档案--下次继续使用。那么运营的方法也就是尽可能把学习项目相关的活动植入平台、为每个活动设计名额限制、积分、排行、互动、转发奖励等,引导用户走完全程。
当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入高质量的内容,并做好内容的聚合。
然后是不同场景的支持。
--对于新员工特别是社招或者转岗员工,各部门的培训因为人少、时间分散,很难集中开班,需要随到随学,考完上岗。
--对于长期出差的员工,需要支持远程学习。
--对于重要的公开演讲,需要支持直播。
--对于学员不同能力的提升,需要有明确的学习路径,匹配必修和选修的学习资源。
--对于准备参加外派培训的学员,不知道有哪些好的外部资源,需要看看别人学了什么或者培训管理员有什么推荐。
--对于公司制度特别是职能类的制度不熟悉不了解,想找人问问、或者找制度文档自学(特别是采购、报销、人事方面的)
以上这些,如果有了学习平台,可以较为方便地做到。
最后是不同point of need的支持
--HR moment: 新入职、转岗、晋升,需要提供基本知识框架的培训
--Calendar moment:做计划的时候、做总结的时候、做绩效考核的时候
--Organizational changes:设立新的办公点、开展新项目、发布新产品
--Daily moments:常规绩效支持
我认为但凡是可复用的moment,都可以一定程度把培训搬到线上,之前学习技术论坛的嘉宾说得很好,什么时候需要集中面授?应该是一群人需要互相对话的时候,而不是坐在那儿听某个人一言堂的时候。---------------------------------------------
2)内训师和内容提供者:
关于如何做好UGC的运营,作者书中有很详实的描述,在我司,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1 先把已有可用的培训资料梳理输入,作为初始化内容;
2 完成内训慕课、送课、实施、内训师积分等流程的建立,给予内训师较好的积分激励,让比较有积极性的内训师加入生产;
3 组织内训师做集中培训、举办小范围的评比等,激发内容生产;
4 结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开展分条线的微课大赛,形成高质量内容;
5 对内容作聚合推广、或将内容加入项目,并对内容生产者建立收益分享机制,保证内容的持续更新。
---------------------------------------------
3)培训管理员:
核心在于帮助他们把计划、审批、预算管理等培训实施流程走通,一定要比现有的流程有更好的体验,他们应该就能够很好地转化过来。(然而因为我们买的标准化的产品,这点将会很难)
另外,对于新入职的培训管理员,应该有随到随训的培训内容;有绩效支持流程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来自员工的各种疑问。
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设计学习发展路径,比如提高课程开发技能、高效会议技能等,配以积分激励,也许可以纳入UCG的队伍。---------------------------------------------
4)公司领导:
公司以及公司领导是培训口的客户,他们不关注平台,但关注投入产出和综合效益。
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些量化的运营指标,也就是做到“目标导向意识”和“效率意识”。但是这点我还没有想清楚,是否需要通过领导的加入撬动平台的运营,似乎并没有在任何案例中看到过。毕竟拍板给预算,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我在想,冷启动期我们的种子用户,应该会是新员工(学生党),少量内训师、管理人员和核心人才(小V),培训管理员、需要统筹全公司知识输送工作的职能人员(特别需求者),第一类能够帮我们提升用户体验,第二类帮我们创造有价值的内容,第三类帮我们提升用户活跃度以及分担部分运营支持工作。需要通过运营将这些用户与学习平台这个产品连接起来,才能是一池活水。
最后,想试着谈谈内容运营中的调性、定位和基本原则。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中,我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并不是一个泛泛的“培训经理”,而是“IT公司的学习发展专家”,首先一定定位在技术型的公司,也就是员工能力往往和业绩的重要性相提并论甚至更甚的,其次我不是个“课程皮条客”的,而要为员工的学习发展贡献专业技能。有了这个定位,眼界一下子开阔了很多,整个IT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势态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同样,学习平台涉及到很关键的内容运营,我给这个平台的定位也应该是这里有最专业的IT学习发展路径,资源未必是自产的、形式未必是在线课程,哪怕是办个读书沙龙,也应该聚焦在IT,或者流行的数字化领域。围绕着这个定位,再思考内容的组织和流通,就明晰多了。
下一步,应该是围绕着前面的定位、路径和场景,设计一个非常详细的项目WBS,再据此开展平台实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