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出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示爹的教养。家长是孩子言行的责任人,孩子的言行不仅代表他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他的家庭。
大家肯定不止一次遇到过那些惹人厌却又令你无可奈何的熊孩子,更不止一次听到他们父母对于孩子没教养行为的解释,“孩子还小不懂事”云云……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孩子还小不懂事来一笔带过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放纵,或许就会为以后的某一场不幸埋下伏笔。
01
熊孩子做的恶,有时候无可挽回
这段时间微博上的一条热门新闻就是明证:
7月3日,长沙2岁女童被一位男孩故意抱上电梯,乘至18楼后她走了出去,坠楼身亡。
监控录像显示,这位小女孩和两名五六岁的孩子一起进了电梯,男孩恶作剧般地按了顶楼,走出电梯。小女孩紧随其后,却又被男孩抱回电梯,一个人被关在电梯里。
2岁的小姑娘惊慌地拍打电梯门,直到电梯到达顶层开门,她本能地朝着外面的阳光走去,谁想到顶楼的护栏失修,莉莉一脚踩空,从18楼坠亡。
她才两岁,还没有完整地和这个世界相识,就已经匆匆作别。
父母成功教会小男孩儿如何使用电梯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告诉他把2岁的小妹妹独自留在电梯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有人说,这不能全怪小孩子,主要还是物业失责,但毫无疑问,这分明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悲剧。
02
他还小不懂事,不是理由!
悲剧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物业监管不力,监护人大意疏忽,相关人员都难辞其咎,但那个小男孩的行为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
这起事故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每一个用“他还不懂事”开脱的家长脸上。
带孩子上亲戚朋友家做客,孩子乱翻乱拿,随意损坏主人家的私藏,家长要说,他不是故意的。
带孩子出门坐高铁飞机,孩子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影响其他乘客休息,家长要说,小孩子就是爱动。
带孩子去商场逛街,孩子东摸西蹭,甚至去掀别人更衣室的门帘,家长要说,他还不懂事。
“他还是个孩子。”
家长为熊孩子行为的开脱都建立在同一个基础上,即孩子是不懂事的,对自己行为的对错分不清楚,所以应该得到周围人的谅解。
于是,熊孩子和熊家长们的“光荣事迹”走向了社会新闻版:泰安12岁少年被同学推下楼梯,施暴者家长说这是孩子玩闹;苏州11岁男孩偷开车撞死无辜路人后逃跑,家长也跟着“失联”逃避赔偿。
最大的恶,是作恶而不自知。而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管好这份不自知的恶。
等事后伤心懊悔,就迟了。
03
父母从小要教孩子的,是心中的道德律
张鸣曾在《熊孩子背后有个熊大人》里这样说:好习惯不见得会传代,但坏毛病一定会遗传。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样……不会过公共生活,是我们的老毛病,这个毛病,需要教育需要改,从小就得把这个道理灌输给孩子,用合适的行为模式影响他们。
浙江衢州一书店店员开门营业时,发现门缝里塞了纸条和40元钱,上面写,我教子无方,儿子在你店里偷了四本书。本应带儿子来道歉,没开门,对不起。
原生家庭是影响孩子性格养成的必要因素之一。孩子虽然单纯,但感知能力远比大人以为的要敏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据说孩子在3-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90%的性格,人生接下来的数十年不过是10%的范围里微调而已。这个说法也许有失偏颇,但UU爸的确相信,一个人的性格,会在他开始认识和接触世界的短短数年间成型。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孩子,等他的年龄走在心智前面时,这个世界就不会再继续包容下去。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当你面对熊孩子,用你的方式把这个世界最基本的规则、礼仪、道德标准讲给他听时,他是听得懂的。
但你觉得长大了他自然会懂,可能他就永远不会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