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很多非常可爱的人类幼崽视频,也经常在微信里面用过很多人类幼崽的表情包,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非常可爱,让人看起来就很暖,以至于不得不感慨一句“又想骗我生孩子”,骗一骗也好,也给国家做做贡献。
其实不是别人想骗你生孩子,而是大多说人其实都会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当然丁克一族除外)。生孩子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目的,但是它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方式,你可以选择生也可以选择不生,这没什么大的问题。而当我们准备好想要一个孩子时,背后其实代表着双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当然也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孩子,不过也有很多孩子只是欲望冲动下的结果,(现在的年轻人呐)……
孩子会带给父母很多幸福,当然也会带来很多烦恼,我没有为人父,也没什么资格去讲太多关于孩子的话题,只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会接触多非常多的孩子,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可爱是真的可爱,让你不得不说一句“这就是视频里面的那种孩子,他也太会了吧”,而有的木讷也是真的木讷,以至于爸爸妈妈为此而发愁和焦虑,孩子在父母的眼神中也知道了自己确实不行,于是变的更不行。
在孩子的背后当然是家长了,虽然没有统计,也有问过差不多上个家庭的父母同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都讲究科学育儿,你们有没有学过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或者读过什么书呢”,而可以肯定的答案是:一百个里面,只会有1到2个父母是有做过这种动作的,更多的父母都是凭感觉,从身边的朋友,邻居和同事身上取取经,当然也会看过一些公众号的文章,这算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想想都可怕……
还有的是因为工作原因确实比较忙,孩子会交给老人来带,其实可以理解,但是有没有跟老人做过相关问题的沟通呢?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以谁为主,我所知道的依然是很多人没有做过沟通,更多的是简单的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只有在下了班,周末休息了陪一陪孩子,可能是带孩子出去玩一玩,也可能是去上一上兴趣班,又或者让孩子自己玩一玩积木,而自己在旁边玩玩手机,看着点,只要她不乱跑就行。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条件稍微差不多的家庭,都会在孩子1岁半左右的年龄,选择给孩子上一个早教或者托班,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别人都在这么做,或者会回答说“就是觉得这个年龄应该找个机构让他玩一玩了,毕竟家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东西给他玩”,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卷行为,我本人是反对内卷的,也反对给孩子上太多兴趣班,而有些东西也是必须要学的,跟兴趣无关,比如艺术类:锻炼情感感知力,体能类:促进骨骼发育,思维类:促进神经网络发育。如果你自己能做,不一定要选择兴趣班,前提是你能做到,反正在艺术上我是做不到的
如果是农村的孩子呢,在上幼儿园之前基本上会一直处于放养状态,毕竟教育理念和意识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就我自己的观察来说,农村的孩子普遍来说,眼睛里“没光”,也就是看起来没那么机灵。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也很少有人懂得应该给孩子做点什么,只不过是在以前带娃的模式的做了稍微的优化,所以孩子的眼界,知识储备,都被局限在这小小的乡镇里,也就有了那句“这孩子一看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此处并没有说乡村的孩子一定不好,只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会吃很大的亏)。
这说明了什么呢,孩子的行为模式是在模仿和复制身边的人,环境很重要,这句话对成人有效,对孩子杀伤力更大。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寒门难在出贵子”。有人可能会说跟钱有关,好的孩子都是钱堆出来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我也见过家里非常有钱的孩子,读国际学校,一年几十万的学费,补习班也是最贵的,一年起码七八十万是要的,但是孩子并不行,家长虽然有钱,但是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其实并不行,你要非说这是个例,我也不较真。
我个人的观点是:有钱不等于一定有好的结果。一般来说我都会问家长一个问题“爸爸妈妈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可爱,健健康康,以后有所作为吧,那爸爸妈妈都为此而做了什么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而很多家长给到我的反馈都是:在孩子一年级以前,我们家孩子还小呢,也没希望他以后会怎样,就希望他能快快乐乐的成长;一旦进入一年级,态度上会出现一个大大的转弯,快乐的成长很重要,而分数更重要。
换句话说,很多父母其实并不合格,而他们却是不自知的,有时候外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说了只会招人不爽,但是有时候看着孩子的样子,又忍不住说几句,反正得罪就得罪了。可以说,孩子是没有选择权利的,他能选择的只是,父母愿不愿意给他,以及给了他什么。晚上下班去旁边菜店买菜,这家店经常来也熟悉了些,一对外地年轻的夫妻在此谋生,小店不大,有一个孩子一岁半左右,每次去买菜都会看到要么是爸爸再带,要么是妈妈再带,好像从没见他离开过这个小店,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去看到的景象其实都差不多,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怀里,爸爸妈妈用手机刷着视频,以往人多也没说过什么,今晚看到没什么人顺嘴问了句“孩子每天都这样跟着你们吗”,妈妈说是的,我就说了句“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刷视频,后面可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妈妈看起来一下子红了脸,赶紧把手机关上了,说“我也知道不好,那该怎么办呢”,而直接印证我观点的就是,孩子立马就要伸手去拿手机,一直嚷着要,虽然表达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他想继续看,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这孩子太可惜了,于是忍不住给了他们一些建议,而爸爸在旁边全程一句话也没说。
我知道妈妈肯定是想要有一些改变的,但是我也可以肯定的说我说的话基本上他们是做不到的,不是因为难,而是他们不会!比如,我说可以选择给孩子读一些绘本了,然后每天花点时间去旁边公园,四处转转,不要让孩子一天只能待在这里。这很难吗?一点也不难,难得是什么,难得是父母本身的自制力和行为意识是欠缺的。我能想象一个每天守着小店谋生的人的不易以及需要打发时间的精神需求,刷视频是杀死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还可以开心,而带孩子,是一件需要时间,精力,以及专业的知识储备的,这里我没有说到钱,因为很多时候,钱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意识,教育的意识最重要。
我就见过一个妈妈,给自己买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一万多,如果你让他给孩子学点东西,这个钱她就不愿意了,她会说,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你可以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吗?可以说很多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意识是一种分裂的状态,自己既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真的没时间吗,我不信),也不愿意交给专业的机构(机构的那些方法和理念,只要花点时间多看点书,有点耐心,自己也可以学得会),又想孩子不落后于人(我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如果说父母不爱孩子,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会同意,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父母爱的方式可能不一定合适,这里我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式方法,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用到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是最普遍有效的就是:耐心的陪伴,我说的是耐心;以及自己有意识去读去学一些育儿的知识(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而以后也不打算丁克,也不打算独身,可以选择提前学起来);最后就是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大概率决定了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当然会有例外,而你愿意拿自己的孩子来赌一把吗?)。
经常听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终身运动者,责任承担着,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只想说,这个要求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所以现在很多人不敢要孩子,一方面也是知道自己做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信心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索性就不要了。而我自己是想要一个孩子的,蒙氏教育法,儿童心理学的书也看了不少,经手过那么多的孩子,说自己还是有一点经验的应该不会有问题吧。虽然没有性别歧视,但我希望最好是女孩子,然后就可以做一个宠女狂魔了,哈哈。如果是个男孩子的话呢,我只能说,好小子,长大了又是一个帅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