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趁着在排球场上的看似休闲的时光,在这说说话了吧!
就像图片里面的情况一样。
虽然这已经是老生常谈,可不同时期的感触仍然是不一样的。
之前常常是说:
"过节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爷爷奶奶怒而离席" ,
"同学们聚餐,个个低着头,笑嘻嘻",
"路上的行人,哎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都在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嗯,如我今早上厕所,还没上课。我把手机放桌上,带了纸,以期待可以快快回来。但,这还是一场始料不及的持久战。我紧攥着纸,闷着脸,五分钟、十分钟.....不知不觉,时间也像看手机那样过去了。
我想着周围
(周围大约有15个蹲式独立房间)
都寂静无声,而我可以听到
(并且从门底下的水的倒影中看到)
一个一个人到我门口,摇了摇门
(此刻我在想,明明关了门之后门上会提示里面有人,为何如此放肆!?还是说就是碰碰运气,试一试,说不定没人呢)
却都又无奈地离开了,就说明他们都大致浏览了一下周围所有的门,且断定应该都有人。
(总不可能所有的门里都是无人的大便吧)
那么,这里所有的蹲着着人儿啊,应该都在无聊地注视着荧幕,或与我一样,憋不出来吧。我就联想出了一幅画面------如《后来的我们》里面见清与晓晓在新年的第一晚,画面镜头逐渐抬高,看到周围所有的房间的动态。没错,现在就是可以看到周围所有房间的动态。每个人都蹲着,每个人的脸呀,都在发光。
厕所就是休闲的地方呀,我就又脑补出了"厕所网吧"这样的概念。
昨日倾盆大雨,今日艳阳高照。
为什么我们要时时拿着手机呢?
消息,通知,新闻,无聊......走路、吃饭、等待,这些时间由于手机的侵入,使人们觉得,至少是使我觉的,我完全可以依靠这些零碎时间去看点消息呀,似乎很符合"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这样的概念呀!
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50%低着头,24%结伴说说笑笑,10%骑车、开车,2%发着传单。
我为什么需要这些零碎的信息呢?用零碎的时间去学习零碎的信息?
突然脑袋中就冒出了向着前走,左右浓淡相间的草坪,望着湛蓝的天空,略略刺眼的阳光,心情不错。没有手机。
由于我尝试用过"抖音",我才明白,我不怎么喜欢"抖音",应该是比较排斥的。不可否认,里面什么都有,只要划一划,新的短视频就出来了。什么都有,做菜呀、扎头发呀、搞笑呀......好像真的可以学到新东西,还可以学着做给身边的人看。"嘿,看看我从抖音新学的"。
但我学做菜可以从专业的如"下厨房"里学呀,我不想知道太多的东西。
身边有好多人都说,现在是因为信息太多了,不会选择了,不会思考了。
我不敢苟同。现实是不错,上个网,广告蹭蹭往外冒。但我仍然可以较好地选择我想要的体育、NBA新闻。看好了,其他都是重复的了,就不看了。
我觉得,大多数人看手机,除了必要了消息,剩下的就是无聊。
无聊?我感觉没事干了啊,作业写着写着想睡,看又看不懂,怎么写???看手机呀!里面可以玩游戏,可以看视频,可以看小说......就是这样,可以将我的"无聊"转化为"有趣"。将零碎时间变得有意思一点。
而又是如此,获得了好像是有了宽阔的知识面一样的感觉,觉得,有了手机什么都可以知道。这就是休闲啊,也许是惰性呀。
看书也是一样的。当没有明确的目的的时候,漫步在图书馆里,时间也是匆匆地过,选择太多了,自己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而当有要求时,便也可以快快地抉择,挑到一本适合的书。
于是在这里插一张画,
这大概都可以归咎于人性吧。图上讲的是人的欲望,随着时代科技进步、发展的欲望。是喝开水、果汁还是汽水的欲望。
我们自觉地趋向安逸,趋向自然。而选择了能使我们更为舒适的科技----Mobile Phone.
并不是说任何事都可以笼统地总结说,
"哎呀,其实都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问题,和我们没关系"
仔细想想,努力、勤劳工作、学习,是不是摆脱了现在的安逸?
躺在家里睡觉,玩游戏,吃美食多好,不就是安逸嘛。
可是,为什么我们摆脱了安逸,勤奋,优秀。最终拿到好工作,好事业,好家庭,最终也还是向往安逸呢?
最终不就是为了过一个可以安心睡觉、打游戏、吃美食的幸福的生活吗?
有点奇怪?
是不是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安逸,而不是靠别人让自己安逸?
我觉得,是这样的。
我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上的安逸。
倘若我十分专注于高数的曲线积分的难题,我便能够精神饱满地努力思考了,哪还有游戏什么事呀,哪还有七七八八的消息呀,哪还有手机呀。
来,给我一支笔和一大叠草稿纸!
"是忙碌充实了闲暇"
当我们发觉没什么好说的了,拿起手机,看看消息,避免尴尬。
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做做,而不是损耗着自己似乎无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