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餐,如果不喝点酒,总会觉得没劲。喝完酒,劲头是足了,气氛也有了,人也不舒服了。
突然就想起前些年来,那时终日以酒为伴,以酒会友,闹了不少笑话,也给无聊的岁月添了许多回忆。
年纪大了,终究还是要归于平静。春节聚餐多,几乎餐餐有酒,可惜岁月不饶人,早已不胜酒力了。
酒后归来,想起写过的一篇旧文来,寻来看看,图一乐。
喝酒有境界。
在一起的酒友,有几个常见的段子。
1、“最近我身体不好,病了。”
“什么病啊?”
“胃病啊”
“胃溃疡?”
“不是,胃缺酒”
“……”
2、喝酒有三种境界,境界一,豪言壮语,“来来来,干了这杯!”境界二,胡言乱语,“领导,你干了,我随意!”境界三,不言不语,“……”。
3、喝酒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女阶段,欲拒还羞;第二阶段,少妇阶段,半推半就;第三阶段,寡妇阶段,你不找我我要找你。
几杯下肚,笑话一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就缩短起来。平常的社交距离是1米往外,酒杯一端,这个距离立即缩短一半,进入亲密距离也不会有不快。
酒消不了愁。
诗仙李白闻名天下的《将进酒》中最后一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儿同销万古愁”,这是砸锅卖铁的要喝酒啊。虽然何其豪迈,但也透露出某些不如意来。酒后往往精神亢奋,有种莫名的欢喜,貌似可以“一醉解千愁”。其实非也。
人脑中有种物质,叫咖啡肽,人的喜悦感跟这种物质有关。酒后之所以会有愉悦感,简单的说就是用化学刺激加速这种物质的分泌。而人是有适应作用的,也就是下次要达到相同的分泌量,需要更多的酒精刺激。慢慢的,酒越喝越多,最后酗酒。
此外,大醉后的第二天人总会感觉莫名的空虚。我以前解释为因为一次透支的太多的快乐。后来有个老师告诉我,那是因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压抑造成的,具体太过专业,无法述说了。
酒后不是真性情。
还是李白,喝完酒后诗才纵横,曾有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个也太牛*了一点,搞不好就人头落地了。没喝酒前的李白,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生活中也是,很多人酒后就像变了个人,说酒后就是真性情,这话,不全对。
佛洛依德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本我约等于本能,超我约等于社会道德。平常的人是这三者的统一体,自我永远在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中动态平衡。喝酒有个作用,就是可以快速将人“超我”部分麻痹掉,于是“本我”的力量便相对强大起来,自然行为与平时不同了。所以酒后乱了那个啥,是有根据的。但“本我”不等于“我”。
本想改改,转念一想,何必用“今日之我”去篡改“昨日之我”呢?
他不是我,我也早已不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