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忽然想聊聊书中的另类——禁书。
前些日子,三联推出了一方黄铜镇尺,上面刻着这样五个字:读书无禁区。读书无禁区,听起来非常激动人心,然而这毕竟只是读书人的一厢情愿,但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禁书这个事物在各个历史阶段从不缺席。而阅读禁书,严重时甚至有牢狱之灾乃至性命之忧,何来无禁区这样的乐观呢?然而,这一理想,应该作为读书人永远的理想而存在。
关于禁书,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的定义,它泛指执政者或宗教领袖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或信众的信仰,禁止不利己的文物或书籍。他们采取强烈的排他行为,例如焚书或追杀原作者。此外,在书籍的内容触犯宗教禁忌或文化、道德上的禁忌,或批评时政,亦有可能导致书籍被禁止出版、持有与贩卖。甚至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查禁某些图书。
从这个定义来看,禁书的理由很多,但说到底,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者的恐惧,这里的权力者可能是个人,可能是团体,也可能是普罗大众。而他们所恐惧的,就是人们读了禁书之后可能带来的威胁。独裁者害怕的是人民对民主的渴求,宗教人士恐惧的是信仰的丧失,道学家恐惧的是人性的堕落,而普通民众恐惧的是自己的日常认知被打破。
相比起禁书的原因,禁书的内容则复杂的多。由于权力的不断更替,社会文化力量的此消彼长。禁书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些书曾经不禁,后来禁了,如《大义迷觉录》,有些书曾经被禁,后来不禁了,如《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尤利西斯》。有些书,随着政治变化飘摇不定,如《日瓦戈医生》、《古拉格群岛》。有些书,在这里不禁在那里禁,如《洛丽塔》。当然,在今天,禁书的名义越来越模糊,因为很多时候,就算是独裁政权也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禁止一部有进步思想的书出版,于是就通过一些其它手段,比如什么印刷质量问题,这个理由实在可笑的很,印刷质量出了问题,自有消费者和出版社印刷厂扯皮,与统治者何干?当然,他们对此并不理会,假装自己成功地骗过了读者,而读者也不理会,假装接受了他们的理由,私下里,反而带着更大的兴趣去搜寻、阅读这些书。在传媒技术落后的年代,读者以手抄的方式传播禁书,在如今,网络,复印,扫描,这些先进的传播手段足以冲破一切高墙,它们就如同当代的普罗米修斯,把火种传给人间。而这一切的源动力,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书被禁的事实本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禁书者和禁书形成了一种同盟,共同推动了读者对书的阅读。
从长远的角度看,当今某些国家、组织、团体认定的许多禁书,终有一日将理直气壮地跳上网上书店的首页。也有许多禁书,将始终不见天日。然而,成王败寇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它们被禁的力度不同,而在于它们是否符合读者的口味和时代的发展。由此,我们也可以预期,任何一本书,只要它反映了时代脉动或者普遍的人性,能够激起人性的光芒或者照亮前进的方向。无论如何被禁止 ,它终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恐惧它,试图遮蔽它的权力者,最终将化为历史的尘埃,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就先尽情地去读吧。只是有一点要记住,你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寒星的异世界(hxdy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