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也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今年距离正式设立世界读书日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可是在我们国家对于“世界读书日”听起来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真的感觉很惭愧。看看你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热爱读书热爱写作的人又有多少呢,有多少人会经常性的坚持读书和写作?真的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在家里、大街小巷、公园或是公共交通上,很少看到人们拿着一本书在认认真真的阅读。大多数人都是捧着一个手机不停的在刷微信、微博、QQ等,人们更热衷于娱乐八卦,新闻杂志上面的文章,获取碎片化的信息。我把这些信息比喻成快速消耗品,这些快速消耗品也不能说多不好,适合当作偶尔的消遣娱乐,但就像快餐食品一样,能满足一个人暂时的饥饿感,却提供不来美味佳肴和茶余饭饱之后满足的感觉。
我出生于1988年,记得我读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应该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在一所小县城学校旁边的一家小书店里,买了一本冰心先生的文集。当时的喜悦心情真的难以言喻,回家之后高兴了很久,把书精心的包上书皮,仔细翻阅朗读。后来渐渐的又买了其他的一些书,包括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记得是在学校学了一篇叫《项链》的文章特别喜欢,所以特意去买了那本莫泊桑的全集。
当时对于我家的家庭条件来说,能把钱花在买书上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买完之后拿回家都是欣喜万分,并且每一本书都能够认真阅读、仔细研究。现在那些书还在我的家中保留着。
当我前两年回家再次路过初中附近时,发现那种小型书店已经基本没有几家了,连高中附近的像新华书店那样比较有名气的大书店也是惨淡经营。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书和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的不断冲击,一些城市里的小型书店和图书馆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政府修建的大型图书馆,图书馆建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气派,可离城市中心越来越远,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远,平时有心去图书馆看书也会因为路途上的遥远不方便望而却步。
我不喜欢看电子书的感觉,一是累眼睛,二是觉得电子书始终给不了我看书极大乐趣体验,我还是喜欢手里捧着一本书看,最好旁边还有一杯咖啡,一个下午茶,在慵懒的阳光下看一下午,那种感觉才是真正的美好时光。
虽然总体而言我们国家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比较少,但也可喜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阅读和写作的行列,并且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年轻意味着未来,意味着希望,曾几何时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事实证明我们这一代做的绝对不比任何一代差。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阅读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品性,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谨记阅读的力量,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驰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