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很少孩子的玩具匮乏。相反,孩子们往往拥有太多的玩具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玩具也是一样,太多或太少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影响。仅以玩具多为例,好处有:
1.玩具可以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2.玩具可以增进孩子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各种感官的训练;
3.有利于孩子积极进行思维、想象等活动;
4.有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
总之,玩具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好处多多。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玩具好处多多,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玩具过多对孩子有没有负面影响呢?
当然有!!!
1.影响孩子的专注性;
2. 阻碍孩子深入探索;
3.思考能力被破坏;
4.动手能力被破坏。越高级的玩具,对孩子动手的要求特别少,甚至就几个按键。
……
还有一个让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就是玩具太多家里太乱,每次收拾好了孩子又破坏了,告诉孩子N遍自己收拾都没用。
我女儿也有很多玩具,抽屉里、桌子上、柜子上都有,但并不凌乱,因为大多数时候她玩完玩具都会归位(偶尔还是会撒娇耍赖)。并不是因为孩子听话所以省心,而是因为玩具问题我和她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权力之争”,最终找到了一个我们都能接受和认同的方法。直到今天我读《正面管教》时才知道我们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失去特权
拥有玩具是一种特权。与这个特权相伴随的责任是照料好玩具。不接受照料玩具的责任的后里,就是失去拥有玩具这个特权。”
最初,女儿不收玩具的时候,我会边说边帮她收拾(我想这也是很多妈妈的习惯做法,一边埋怨孩子不收拾东西,一边帮他收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会有超级妈妈、超级奶奶或者超级姥姥等帮她做这些工作)。
在N次说教、指责、抱怨无效后,我开始改变方法——读绘本。有很多这方面的绘本可以为妈妈们提供好的方法,比如小熊系列绘本中就有一本《收玩具》。当我把希望寄托于绘本时,很快发现自己又错了!孩子听绘本时很专注也很认可,可是一玩起玩具又全忘了,这时死搬硬套书中的方法有时根本不起作用。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这也再次印证了对于孩子来说,说教是最无用的方法。
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女儿的方法——一次只能玩一个玩具,不收拾好这个玩具不能玩别的玩具。这个方法听起来没什么特别,无非是和孩子制定好规则就可以了。无数育儿书上都提到了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可我想说的是,制定规则最难的不是孩子不遵守,而是家长做不到!!!
在这个规则制定之后,很快就遇到了挑战。女儿没收拾玩具就开始玩别的东西了,我当然会拒绝。女儿不同意,于是开始哭甚至撒泼打滚,前几分钟还可以坚持,时间一长,想坚持就很难了。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忍受孩子哭闹的,即使我这个当妈的狠下心,任她哭闹,很快就会有人反对——老人,姥姥姥爷很快就会说,“别哭别哭,我来帮你收拾。”……于是,和孩子的问题很快开始转变为和家人教育理念的分歧。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她很快就会知道谁和她站在同一站线上,结果可想而知。要温柔地坚持没有那么容易的。正如书上说的,“当孩子试探规则时,事情在变得好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坏。在孩子试探的过程中,保持和善而坚定是有困难的,但却是有效的。”
在N次博弈后,终于和家人实现了意见的统一。但女儿并不买账,“我就不收,不收你能怎么样?!”她撅起的小嘴、无动于衷的表情再次挑衅着我。我若控制不了情绪,对她大吼大叫她不但不会就范还会变本加厉。于是,我再次改变战略,平静地对她说,“那妈妈收了啊!谁收玩具谁有决定权,我收了你明天一天都不能玩这个玩具了!”(注意:这个玩具一定是她非常喜欢的、玩的频率非常高的效果才最好)。刚开始这句话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但我一直坚持“谁收玩具谁有决定权”,如果我收的话我就可以决定下次你什么时候才能玩。女儿慢慢意识到我是认真的,这个规则是真的。
在执行这个规则的过程中女儿会有各种你想不到的“对策”,(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太高了)我也和她不断地磨合,争夺着“彼此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各种小事情不断提醒、告知孩子一个事实: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谁弄乱的谁收拾。那时,我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你弄的,自己收拾残局。”
后来,规则坚持了下来,女儿慢慢也到了秩序敏感期,东西从哪里拿放回哪里去也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从最初制定的“玩完玩具要收拾好”慢慢变成“一次只能玩一个玩具,不收拾好这个玩具不能玩别的玩具。”
现在,大多数时候她是可以做到的,有时不想收拾时学会请人帮忙了,即使有人帮忙她也要收拾。我帮她收拾的话常常玩一些游戏,比如我会说“我来收拾蓝色的”、“比比咱俩谁收拾得多”等。有时,我用过的东西忘记归位了,女儿还会跑过来提醒我,“妈妈,你乱放东西了”,我懒得放时也会请她帮忙,有时她很乐意帮忙,有时不但不帮忙反而会说,“你弄的,自己收拾残局去”(哈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了)
一个简单的规则,从制定到顺利落实,再到坚持下来,考验的不仅是孩子,其实更多的是家长。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听不到、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他却可以看到你在做什么、怎么做。让孩子从小学会意识到“特权意味着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就要失去特权”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
再啰嗦一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成人!
以此自勉,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