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论语》来到泰伯第八,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论述越来越细、跟孔子师徒的距离越来越近。于是,应用论语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也就越来越强了。
最近各地网约车规则纷纷细化,据传,百合网的创始人急了:
这实际上引出了一个咱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怎么找到一个靠谱的对象呢?
那边的大妈摇着扇子过来了:经济实力、性格爱好、家族背景……大妈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她们无法提出一个理论帮你节约时间成本。于是要么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死板的标准去生搬硬套,忽视人生的多变和复杂;要么你只能去一个个去碰,然后在这些条件中靠运气来找一个折中点。
孔子当然不会这么弱。孔子认为,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关键是“礼”。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对人对事恭恭敬敬地不好吗?不好,自己很累而很像谄媚。(“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处世慎重不好吗?好,但是得有一个准则。不然会拖沓而优柔寡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血气方刚、喊打喊杀,动不动就要保卫钓鱼岛的人很多。这种人显然是不靠谱的。
做人直白没套路不好吗?好,但是得有一个准则。不然会纠缠出很多事端。
“礼”是秩序和制度,有不少操作细节,但是归根结底是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孔子的道理是朴素的:看一个人综合素质怎么样,就看他合不合乎公序良俗的总体要求——“礼”。判断别人知不知“礼”的前提,是自己得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非礼”。自己“靠谱”,才容易找到“靠谱”的对象。(记得有篇网文说,如果别人给你介绍的对象都是奇葩,那估计你在别人眼中也就配跟这样的货在一起……)
当然了,如你所知,颜值也很重要!不仅现代人看脸,曾子的世界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他是这样说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动”的意思是整肃、打理。一个注重外表端庄大方的人,对人的态度一定不是粗暴怠慢的。
“色”,脸色,也就是态度。“和颜悦色”,人人喜欢;“没有好脸色”,人人厌弃。而“正颜色”,是严肃庄重的,让人可信的,自然也就是“靠谱”的。
“辞气”就是说话方式,语气语调。是吹牛还是实在?是轻浮还是真诚?相信不难判断。
现在的HR们面试一个人,翻翻简历,看看谈吐,基本1分钟心里就有底了。
要找靠谱对象,说到底还得多多修炼鉴别能力。能力到了,说不定见一面,凭着“有感觉”这一条就足够了。
我正在给自己想一个响亮的网名,备选方案有:饱学芝士阳仔、满腹经纶和炒面的阳仔、学而不吃则罔的阳仔,欢迎私信给我建议……
如果你像我一样期待我的三个栏目的更新,请关注我:)
【论语倾谈】:严肃又活泼。比学术论文浅一点、比“XX心得”深一点。长期更新。
【拆书日志】:历史、文化、经济和小说,读到啥拆啥。不定期更新。
【语言奥秘】:语言学习中有哪些坑,学习语言该怎么做,外加案例分析和优秀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