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推荐序读后记
首先打开《好好学习》这本书,先看了一下两位推荐人的推荐序。其中序一是逻辑思维的CEO脱不花的推荐。
她在推荐序中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他喜欢的作家史铁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大到完全超乎想象,乃至无法预测。
第二个提到了《人类简史》的作者郝拉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他认为在本质上也是认知的共同体,认知水平趋同的人更有可能结成虚拟社区,在生活方式,个人成就和社交关系中更为接近。这也跟最近两年学习的弱链接非常接近。
她在第二节提到了三个人的名字,其中一个是罗胖,第二个是张泉林,第三个是《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这三个人都是认知水平非常高的人。他们可以一秒钟分辨判断那些原本非常混淆和模糊的事物。他们都掌握了很好的学习方法。三个人的课我都听过,所以对这三个人的认知高度也比较了解。
凡是认知水平非常高的人,或者深度认知的人,深度学习的人,他们都有着一整套的学习的方法。成甲在这个系统的方法理论里面,总结出了临界知识的概念,并把它写成了这本书,他是愿意把他的学习方法与秘密技巧透露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读到这本书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序二是多角度沙龙的创始人徐金琪的推荐。他作为一个40多岁的原央视记者组组长,能够连续三次去听成甲讲课。他对成甲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课程评价非常高。在他的指导下,可以将繁杂无序的知识迅速的梳理,盘活,有效将其系统化立体化,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外化。从他的推荐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热情,正能量。也能看到他对讲述方法论的术从简这个特点。术从简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越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书中都讲述的是简单易行的方法,没有高深复杂的套路。真正的大道至简。
当看到作者在写自序里面,谈到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我觉得非常有感触。我自己本来是营销行业出身,从做销售到管理到自己创业,其实一直都在跟销售跟人打交道,偶尔也自己看看书,买买书,但学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也经常去听一些课程,也同样的,时间长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
在创业的几年里面,都是这里学一学那里听一听,都没有进行认真的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一直没有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昨天偶然翻到了两年前和五年前的思维导图笔记,其实那时候看书也做过笔记,只是没有好好的坚持。原来学习的越多,参加了很多培训和课程之后,我也非常的困惑,感觉学了很多的东西,但当时听懂了课后总是会忘掉。
看到成甲的转折是在2010年,他坚持记反思日记三个月。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美国之梦,富兰克林自己的故事,一本关于富兰克林的传记。传记中讲到,富兰克林要培养自己,养成13个道德准则,采用了集中精力一次实践一下,带一种习惯,养成之后再实践另一项的方法,为了监督自己,他便每日自省,把道德要求和自己的行为作比较,持之以恒。
我的转折也可能是在2017年年末 ,因为遇见了易效能,我开始早睡早起,开始每天写晨间日记,开始跑步,开始锻炼身体,每个月都会重点的巩固其中的一个习惯。
成甲的第二个转折在2012年,在两年多的反思晨修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学到的知识越多,越觉得不对劲,虽然掌握了很多方法,可是每项知识都是单独解决特定问题的,有时候觉得有些方法之间似乎有些联系,有些冲突,就好像几股真气在体内互冲相撞,无法融合。直到她看到查理芒格的演讲录《穷查理宝典》后,才茅塞顿开。芒格提到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如果你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拼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我也希望我的第二个转折是在今年,也就是2018年,我也认真听了第一性原理,目前比较热的反脆弱等等一些思维和思维模式。也很幸运的在这里能够看到这本《好好学习》。
希望能从现在开始,对每一个知识进行深度学习,知识管理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数据信息和底层规律,所以我也希望后期能够认真的去读懂底层规律。
02 读后记2
打开这本书先读完了推荐序并初步先了解了目录和书的内容框架和结构,因为之前听过成甲在混沌大学讲过的课,对书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书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临界知识”,是指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当一个人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后,可以产生惊人的威力,甚至能够预测和控制未来。当然临界知识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而获得。《好好学习》正是和大家分享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
在引言中讲到了知识与资讯/信息的区别,看过这本书后才会深刻理解我们大部分时间学习的都只是信息而已,真正的知识是能让你改变行动的信息。
学习层度上不去的问题在老鼠赛道和快车道。
在现代社会到处充斥着太多的海量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信息及时获取。
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成甲总结在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用三个阶段总结了他自己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1数量,2速度,3深度。
一是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广告公司、咨询企业等知识密集型行来发展,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二是从2000年到现在,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范围的边界,开始越来越快地引进国外产品,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第三个阶段正在逐步到来,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背景是移动互联网、TED、译言网等国外新的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提升,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成为了基础内容。
那么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认知深度?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是可信度判读来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是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越努力,跑的越快,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茫然,效率低,在原地打转。
不要单纯追求斜杠,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我们应看中三个级别的课程。一是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二是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三是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根据二八原理,把更多的时间用有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要学习临界知识先从知识的输入开始,要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发现临界知识,把临界知识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里,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心态,一个是绿灯思维,打破习惯性防卫。相信这件事可以做成,我能行。那个就是以慢为快。打结硬寨打呆仗。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学习的本质是深度思考的过程。要复盘每天的决策,假设前提是什么?结果是什么,问问题的过程,考虑如何改进,以便指导未来的的决策和行为。三个底层的方法,一是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促进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知识,督促我们检查学到了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要反思的三个方法是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二是以教为学要别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阻塞把记忆和认识的过程,别人提出疑问会增强认识。三是刻意练习。受训者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有目的的练习,有反馈,专注,走出舒适区。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分别是记录、定期回顾、付费购买。
03 读后记3
这周太忙,没来得及好好写读后感,后期补上,最近安排时间上有些不合理,下周调整一下。
如何开展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
在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中,成甲介绍了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三个底层方法和三种技巧。
两个心态:
绿灯思维:认识到综合智力的渐进性,积极思考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不对新观点产生习惯性防卫。
以慢为快: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做到“结硬寨,打呆帐”,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比如,反复思考当初做这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当初的假设正确吗?
以教为学:把教别人当成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因为我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教别人,就要做大量的准备,以防被别人问倒。
刻意练习:如果你要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那么你可以去寻找这个领域一流的导师,然后学习他是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三种技巧
做记录:记录不是写下来。一个好的记录要做到两点。第一点,要记录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第二点,主动地记录看不见的关系,而不是记录流水账。
定期回顾:我们很容易忘掉学过的东西,定期回顾能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倍增。包括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付费购买:一方面是指通过“买时间”来增加有效学习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买“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或者“向专家付费”获得咨询建议,来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