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4 华杉
仁者的五种领导力。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问孔子,怎么才能做到仁。孔子说,能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就算是仁了:
第一是恭,不管对谁,都恭恭敬敬。这个,在冉雍向孔子问仁时,孔子第一句也是一样,他说:“出门如见大宾。”只要一出门,不管看见谁,都像看见贵宾一样。这个觉得很难做到吗?习惯了自然就这样,我们去日本旅游,看见每个人都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不停地鞠躬,这就是儒家文化,恭敬,出门如见大宾。
现在咱们这个社会呢,相反,老人倒地没人扶,任何一个人,只要还有一丁点人性,一丁点恻隐之心,怎么可能不扶呢?有原因的,因为那老人家可能是碰瓷讹你的。这不是儒家之道,是兵家之道,是将道。那老人家,是兵不厌诈。过路的人是“出门如见敌”——这是吴起兵法里讲的将道——你要假设所有人都是敌人。经过几十年擦亮眼睛抓阶级敌人的教育,个个都出门如见敌了,还得过几十年才能恢复正常。
恭,对谁都恭恭敬敬,恭则不侮,就不会被人侮辱。平时有人对我们恶语相向,对我们不友好,往往是因为我们之前某一次对他不恭敬。咱们自己没注意,别人可是记下了。对在自己下位的人,也要恭敬。总之你不尊重人,也就不尊重你。对任何人,都要谦恭,都要敬。夹起尾巴做人,听起来好像难听,但起码比翘起尾巴做人好听多了。
张居正说:“诚能恭以持己,则在下的人自然畏惮,尊仰而无敢侮慢矣。”比如我们在一起说话,提起别的人,不管什么人,我们都很恭敬,这叫人前人后都恭敬,那下属对他也会恭敬。你若很轻慢,大家自然都变得轻慢了。
总结一下四个恭敬:出门如见大宾,见到谁就对谁恭敬;对上级恭敬;对下级恭敬;在和你谈话提到别的人时也要言语恭敬。
第二是宽,宽厚,宽则得众。对人不能太苛刻,太苛刻了人待不住。要允许人犯错误,甚至要鼓励人犯错误。否则一方面谁都不愿意跟你干,跟你的人也尽量什么都不干,因为不干就不会犯错,不犯错就不会受惩罚啊。所以鼓励犯错误,才能鼓励干工作。
现在日本企业的管理,更是鼓励、甚至奖励人暴露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是资产,把错误暴露出来,一方面可以得到及时纠正,防止错误往下发展扩大;另一方面,其他同事也可以得到提醒和学习,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宽厚的管理思想,背后也是儒家的精神。
反过来,如果很严厉很苛刻,人人都怕错,谁犯了错他都掩藏起来,最后就积累成大灾难!本质在这儿啊!
第三是信,言行一于诚信,则人人都依靠我而无所疑虑。上级对我——信则人任焉——觉得我办事信实、牢靠,愿意把工作任务交办给我,就有了上进机会。下级对我,忠心不二,因为他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用操心,全力以赴跟我干就行。西点军校对将道有一条要求:“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的利益,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诚。有能力让对方知道这一点呢,就是信。
诚信诚信,就是我诚你信。
我心里诚,至诚,至诚无息,时间长了,人人对我都信。客户个个放心大胆把单子给我,员工人人死心塌地干活,这就是诚信的结果。如果公司还没到这个境界,原因只有一个——你还不够诚信。
第四是敏,行事勤敏快当,麻溜儿的!敏则有功,张居正说:“行事勤敏快当,则所为无不成就而动必有功矣。”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立功是第一,是基础,得干出点事来,大家才服你。
第五是惠,惠泽、恩惠,人要大方,要肯给别人钱。抠抠索索的,成不了大器。很多人都这样,什么都肯给,就是不肯给钱。殊不知这世界的大多数事儿,都是钱的事儿。孔子治国,叫来之、富之、教之,来了第一件事先让大家富起来,再说高大上的教化什么的。有人说:“这不是钱的事儿,这是感情。”你就知道了,他肯付出感情,不肯付出钱,钱对于他来说,比感情重要得多!把钱给了,再谈感情,这就是仁了。
惠则足以使人,惠泽他人,就能驱使他人。张居正说:“悯人饥寒,悯人劳苦,而恩惠及人,则感吾之恩者莫不尽心竭力,乐为我用矣,又岂不足以使人乎?”要让大家跟你干,先把钱拿出来分。兵法讲将道也是一样,智信仁勇严,最后还有一条,分钱,最肯分战利品的,最能打胜仗。
【佛(Bì)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佛肸,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为中牟宰,“佛肸以中牟畔”,他也是据城自守,反叛赵氏,和前面说的阳虎、公山弗扰,是一路货色。他也来召孔子。孔子呢,又动了心,想去应聘。直接站出来反对,并且指责老师的,又是著名直肠子子路。子路说:“我之前亲耳听老师您说过:‘亲身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会去的。’现在佛肸据城反叛,你居然要去跟他!这是哪一出啊?”
孔子回答说:“是!我是说过这话。但是,进到染缸里,有被染黑的,也有不被染黑的。你没听说过吗?有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坏。有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他坏不坏,黑不黑,我去了不是被他染黑,是要教化他,把他变白!我难道是个匏瓜吗?只是挂在那里,不给人吃?”
匏瓜,是一种葫芦状的植物,比葫芦大,味苦,不能吃,一般是老熟后剖成两半做瓢。所以孔子说挂在那里不给人吃。我可以给鲁君吃,可以给季氏吃,可以给阳虎吃,可以给公山弗扰吃,也可以给佛肸吃!
说归说,孔子最后也没去,原因不用说,佛肸不靠谱。
不过,孔子毕竟、居然、竟然、想去跟佛肸,后儒也各种解释质疑开脱,其实没什么,前面在公山弗扰那里讲了,孔子其实无所谓谁是天子,谁能匡扶天下,谁就是天子。也无所谓谁实力大小,孟子在王霸之争里讲,霸道需要实力,有多大实力,就霸多大天下。王道不需要,因为王道不是以势压人,是修养自己,感化天下,所以商汤以七十里小国起家,周文王也不过一百里的地盘而已。所以孔子说公山弗扰若真是文王,费城地盘也够了!
不过,孔子虽然公山弗扰、佛肸这些小角色都想试一试,但后来卫灵公给他六万石俸禄,却把他供起来,不执行他的主张的时候,他还是弃之若敝履。
孔子要的不是利禄,是救天下,至于谁能做他恢复周礼的“转世灵童”,他根本无所谓。这就是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