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希望自己有一个书房。
儿时有专门的书房,有写字台,书柜,虽然有段时间写字台还被挪进了卧室里。但是那个时候一直是有自己自由的空间的,可以在那里读书,弹琴,学习或只是在胡思乱想,那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地方
感谢父母在儿时给了自己书房,而如今长大却没有自己的书房,时长幻想自己的书房模样。
希望自己的书房能有一个面朝窗户的大书桌,有一把舒服的椅子,还要有一张舒服的单人靠背沙发要带脚凳。有安静的方便移动的落地台灯,鉴于北方未供暖前秋天的天气还应该要有一个小暖风……
作者说以前为了能住的更加舒服而努力工作,现在我想为了我的书房而努力。我很佩服作者对书房的追求。
其实我与作者的经历有些相同,儿时虽然没有书房,但是家里却有一个小书店,架子上放满了各种文学书籍与经典名著。那时总觉得四大名著怎么这么厚,这得需要多久才能读完。
还有《红与黑》,不是都说白与黑,怎么还有红与黑,作者怎么取这么个名字。现在才知道这是一个暗示社会的名字。儿时觉得《巴黎圣母院》难道是讲述一帮圣女的的故事,现在才得知这是一个美与丑的故事。儿时看到大块头的书总是害怕,心想多久才能读完。
没想到读书时讨厌书的我,却在踏上社会的十多年后再次喜欢上了看书。更后悔儿时错过的一屋子的书。
当清晨的阳光照进书房,整个房间就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带来希望和光,泡杯茶,搬个凳子,拿起书架上的书,迎着阳光开始阅读,这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一个温暖且幸福的时刻。
我曾经以为最好的时候是早晨,阳光点醒房间,是最美的时刻。
自从看了冯老的夕阳照进书房,才发现原来细心观察一样可以很美。冯老说自己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
这个世界什么是可以永存的呢?著名建筑,还是什么不朽的东西。建筑都会倒塌,让世人永记的是文字与千古的诗句。
冯老说: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书房里放置的不只是书籍,还有我们应该学习的思想与精神。读书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方式,也是一个人进步的桥梁,阅读像是与高人对话的过程,在慌张的世界里搭建的避难所,阅读更像是回家。
我希望以后能有一个自己的书房,摆满了喜欢的书籍。周末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讲述书里的故事。
很喜欢一句话:读书就是让阳光照进心灵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