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职带娃的第三个月,我开始发现孩子有了一些变化。
我家祺祺虽然是个小男生,但在诸多大人看来,哭不过1分钟,闹不过30秒,捣蛋有时也有度,算是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了。
我依然一厢情愿地希望,通过全身心投入到陪伴他的“事业”上去时,能把他“雕琢”得愈加完美,但好像事实与理想有那么一点出入。
祺祺最近特别喜欢跟我“讨价还价”甚至威胁我。
比如想买个玩具,我没有答应,他便开始给我磨耳朵:“妈妈,如果你不买奥特曼的剑回来,奥特曼就会打不赢怪兽,我就会被怪兽吃掉的……”
“妈妈,如果你不答应买给我,我就会很伤心,然后我就会哭……”
在他这种软磨硬泡的嘴皮子功夫下,虽然坚持住了底线不买,但从一开始的哭笑不得,到后来就变得无言以对了。
这家伙24小时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会磨人了?
我跟老公抱怨,他给我来一句:“这不就是学你吗?”
“瞎说!我这张嘴什么时候这么能磨了?”
“你平时不是经常对他说:你再不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了吗?跟你是一模一样的啊!”
老公这么说,还真是非常耳熟呀。
我确实经常这么跟孩子说:“快点吃饭,不然等下不能去小区玩了。”“如果你不把玩具收拾好,我就把它们藏起来不给你玩了。”“你再不刷牙,我就再也不能给你吃糖了。”……
突然间,我发现儿子就是一面贴身放大镜,把我平常不注意的小细节无限放大到他身上,然后让我看不顺眼,最后惊醒:都是自己的影子!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点都没错。只是有多少人懂得通过这面镜子去检视自己的育儿方式,甚至检视自己的内外兼修。
发现儿子这面特殊的贴身放大镜之后,我开始在他身上寻找更多自己的影子。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育儿复盘”,也是一个完善自己的好办法。
——2——
一天,我俩在家玩得很嗨,他拿着一把冲锋枪追着我跑,跑累了我就往沙发一摊,他上来骑我身上。
我提醒他:枪是不能对着人的,如果不小心打到可能会受伤。
但他过于兴奋听不进去,没一会就一把敲到我颧骨上。脸上立马热辣辣地,眼泪都差点出来了。
虽然疼得火冒三丈,但我内心有“佛”,知道动怒动手绝对不行。
三秒之后,我化火气为力气,用力的抓住枪杆子,尽可能不凶地慢慢表达:“我说过了,要小心,你现在打到我了。”
不知道当时的我是否有些面目狰狞,但我在努力平静自己。
祺祺懵了,怯怯地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打到你的。”
我拿起那把枪,准备走开。突然祺祺跟在我的屁股后面,一把抱住我大腿,特别伤心地大哭起来。
我奇怪了,我这痛得眼泪快出来了,还忍住了火没发,他干嘛那么伤心。深呼吸一口,等他哭了好几秒,我转身去抱他,问:“你为什么哭地这么伤心啊?”
他扁着嘴巴,边抽泣边说:“妈妈,你刚才欺负我了。”
我觉得好笑起来:“我怎么欺负你了?不是你打我了吗?”
“你刚才说话的样子就是在欺负我。”说完就呜呜地大声哭起来,“妈妈,你不要生气,我不要你生气,你不能这样欺负我。”
我的天,原来我那么用力地武装自己的情绪,还是被他敏锐地感知到了。
我错了!我不该在孩子这块放大镜面前尝试掩饰自己的不良情绪。
不过,我也惊喜地发现,儿子已经是个能够敏锐发现他人情绪的孩子了,他这面放大镜让我找到了自己平日的育儿影子:
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陪他观察绘本、电视中各种人物表情带出来的情绪信号,在他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与他共情。
当你发现孩子有一些喜人的表现时,记得从镜子里去复盘自己的做法,以此确定正确且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育儿方式。
——3——
上个月开始带祺祺去上乐高课,希望他提高动手能力。
结果第一周上完课他跟我说:乐高课时间太久了,会很累。
第二周老师跟我说:上课的时候趴在桌子上不太乐意动,说自己很累,需要休息。
我想,这孩子又懒又畏难的坏习惯要改肯定不能依赖一个乐高课了,我得平时加大训练才行。
于是每天拉着他陪我一起收拾绘本、收拾玩具。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东西多的话一定要妈妈帮忙收拾大部分,而且经常收拾不齐眼前的物品,三两下就说自己已经完成。
这种问题一定有他背后的根源,于是我想到了照“放大镜”,从镜子里看看自己究竟为什么影射出孩子这样的行为。
就拿收拾绘本这事,我反复“回看”多次的陪同收拾过程,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非常没有耐心,“快”这个词可能不知不觉出现了十几二十次。
当我一边催促的时候,又会一边忍不住帮他收拾,并且告诉他:像我这样才叫做整齐。
然后我再观察到一个问题:三岁的他手还很小,力量不足,因为我经常催促要快,他会迫切地希望把五六本甚至十几本绘本都一并收到手里,再直接放书架上。
然而多本绘本放在手里的时候,往往因为力度不够,书又会从中间漏下来,重新变得一地杂乱。
于是反复几次,他觉得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开始畏难,希望我出手帮助,一旦我帮助了,他又发现我收拾的那么整齐他更没办法做到,于是会对我说:我不会。
很明显,从孩子这面放大镜里看到的是我身上的急躁,以及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
我需要修炼:放慢一点,放松一点,放宽一点。
现在我让孩子收拾绘本的时候会这么做:偷偷帮他把大部分先收拾好,留下一点让他去收拾,并且跟他说:不用急,你慢慢收拾好,妈妈一会再过来看,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过一会,如果他还是没收拾完,就继续鼓励他自己完成,不催促。如果他收拾好了,不管书架上是否整齐,都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表扬他。
只要我自己做到了,我也会给自己一个赞,让孩子亲我一下。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不仅是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了一点,更关键的是我变得没有那么地浮躁,能够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很多细枝末叶。
所以说,育儿先育己。育己的方式又可以从育儿中用好孩子这面放大镜,经常自我检视,完善不完美的自己。
——4——
如果说育儿是件困难重重的事,那也许是我们没有找到办法。
但办法不是从育儿专家、大咖身上可以直接复制使用的。
因为理论出自实践,而实践出自有特性的个体。而每个孩子,每对父母,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进行组合而成。
再强大的理论都只能是一个大方向的指引,真正需要在育儿这条路上走好走顺,必须结合自身进行实践总结。
多对着孩子这面放大镜照镜子,反思镜子中的影像是由自己哪些特性反射而成。通过不断地检视和复盘,我们才能修炼出更加美好的自己,提炼出更加合适的育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