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一篇。
我曾以为,我从以她离职为结局的这段感情里,我学会了这个道理:在同事之间是没有真正的友谊的,同事之间不宜走的太近,保持点头之交,是最好的。
她离开后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她指点和管束的我,又陷入了脾气浮躁,对老板任性妄为的困境中。当然发生了一系列让老板失望的事情,包括放弃培训机会,退出管理群,做事没有热情,炒掉下属等等。
如果她在身边,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
没有她,我抑制不了一遇到事情,就从胸口涌上来的冲动。这种冲动一下子就冲上我的脑袋,发出指令,一定要做点什么,才能让它平复下来一样。
我很不开心,再也没有那种希望每天都能去上班,看见她,和她聊天的心情了。我厌倦每天像一头骡子,被锁在一个石磨上,不停的来着石磨,重复着相同的半径,在旋转。这就是工作。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在变化中,因为不经意的一些话,一件事,有些人慢慢疏远,有些人也慢慢在走近。
我忘了我们是怎么熟络起来,大概是因为一个项目,一起去谈判,路上说的话多起来。一起在公司两三年,也只有现在才真正熟悉彼此这个人的存在。
当然,一切都还是在同事正常的相互吐槽抱怨的沟通关系上。真正互相走进彼此的生活,大概是要从她推荐内衣给我,还说要帮我在网上买的那时候起。
看来,打破仅限于同事关系这层膜,需要的是有一件工作之外的事情,进行沟通和分享。比如买内衣这么隐私的事情,也是真正让我们成为朋友的一个关键口。
从此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们越来越熟,谈的话题越来越多。她更像一个姐姐,毕竟不像上一个同事朋友,我们是同龄人,相同的年纪和属相,甚至脾性都有些相近,所以我们的关系,随时可能因为相同的性格,而破裂。
但是她不同,她年纪更大一点,工作类型也不同,她是做渠道拓展的,而我更多是做策划。我们的工作是配合,不是相互争夺。
所以,我们越来越好,越来越亲密,一起说的话越来越多,一起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在她眼里,我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敏感却又迟钝,敏感的是别人说一句话,总是浮想联翩,容易把很多事情想的复杂。迟钝的却又是这颗敏感的心,别人说的话,总是不能快速get到点,对别人的弦外音反应慢,总结起来就是“情商低”。
所以,她总是担心我,劝我不要想太多,很多事情总是不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老板交代的事情,尽全力。很多人说话也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事情,其他的就由时间去证明吧。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在愤怒的时候说出那句话,也可以选择咽下肚里;失望时,可以选择抱怨,也可以选择沉默不语;痛苦时,可以选择发泄出来,也可以选择悄悄释怀;被人误解时,可以选择解释反击,也可以选择释然一笑,用蔑视代替;无力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消沉下去,也可以选择收敛锋芒、养精蓄锐。甚至,在这里工作不开心了,我们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留下。
做出什么的言行,可以是由我们选择的,但是言行发出去后,别人的反应和环境的变化,则不由我们所控制。所以,很多言行,不必要的,或明知反应不佳的,其实可以选择不做的。这样也是一种选择,从而让自己少收到外界的影响,而收获自己世界的安宁。
她信仰佛,心中有佛,每天都会抄经书,这样的虔诚的人,已经不多见了。
但她有个缺点,就是说话比较啰嗦。这无关紧要,因为我可以偷偷转移话题,让她说不完的话,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谈下去。
不过,她也要离职了,这次不是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