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说:“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猎闾’是旧‘䜲餘聚’,‘亢仇’旧是‘䜱䜪亭’,悉属上艾”。那么,这猎闾村是哪个村呢?
平定上艾县东,只有两条大路,一条是经柏井驿,东出井陉关,猎闾村肯定不在这条线上,否则,颜之推“自井陉关入上艾”,走得不就是这条线路吗?那么,另一条向东的大路,就只能是从白羊墅,石家花园小河村一带沿桃河岸边向下游行走了。既然是数十里处,六七十里显多,二三十里又嫌少,我们直接取中寻找好了。
乾隆版《平定州志·都村》载:“盘石都九村:上盘石,州东四十五里。下盘石,州东五十里。按:二村旧志并为一。”
盘石,这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地方,三千年前周穆王姬满就曾经来过这里,《穆天子传•卷一》载:“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这是“盘石”作为地名,第一次明确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之中,历史学家郭沫若已有解读,此盘石,就是穆天子来过的盘石。也正是《穆天子传》的明确记载,此村才明确为盘石村。此处的关口,才明确为盘石关。
穆天子来之前的盘石村叫什么,不知道。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两个人与此地有瓜葛。一个是商王盘庚,盘石是他的封地,所以才称他为盘庚,甚至盘石曾经就是盘庚最初的都城,后来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殷”。另一个人,已经被神化了,那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乾隆版《平定州志·與地志·山川》载:“仙人谼,在州东北五十里。由盘石村南涧入,山岩外覆,旁有水,涓滴似乳,名乳泉。曲蹬径上,仙桥险绝。相传仙人修炼于此,仙蜕犹存。”嘉靖四年春,明世宗吏部尚书、乐平人乔宇来这里幽居,还写过三首诗,赞美仙人谼道:“老谢尘缨性所恬,云林幽赏为谁添?真从胜地穷跻涉,惯向名山极眺瞻。青薜春深迷北洞,苍霞梦好记东岩。临崖莫更吹长笛,恐有蟠虬石底潜。”面对仙人桥更赞叹道:“绝涧山桥第一谼,雨崖峰势突高空。云根塞洞稀人迹,石窍通天诧鬼工。一注幽泉鸣淅沥,九华灵树郁青葱。山乡胜迹多如许,可是登临一老翁?”看过乳泉之后提笔赞赏道:“云窦灵津漱玉真,倒垂苍藓叠龙鳞。云中始见石钟乳,物外况逢花界春。青蹬烟霏微有路,翠岩窗牖净无尘。于今得作观泉叟,策杖东峰扣隐沦。”诗碑至今还立在仙人谼。清平定知州曾尚增在这里也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乳泉》诗道:“盘石村南一涧幽,泉声淅沥涧中流。仙人一去归无日,何处瑶池十二楼?”诗人一到这里,诗句中都充满了神秘的仙气。
仙人谼里有木樒寺,源于那株少见的樒树。《上盘石村志·古建名胜》载:“木樒寺西边是著名的仙人洞和仙人桥。仙人洞为溶岩石洞,为南北两处,坐落在山麓之上。北洞高数丈,宽丈余,在石洞前端上额,摩崖刻字为‘紫府’,此洞石岩虽不为紫,经阳光照射,洞深光曲犹如紫色。洞内,嶙峋怪石,凸隆奇谷,恰是藏龙卧虎之地。南洞相对显小,但深陷、阴暗,其深度莫测。在石洞上端,为仙人桥,长虹飞渡,缥缈悬空,两山相连,一线相接,自然生成,浑然一体。”桥是仙人桥,洞是仙人洞。村是盘石村,山是仙人谼。有这个谷字旁的古字作证,有上下盘石村作注脚,那么这“仙人洞”里的仙人究竟是谁呢?禁不住让人去联想那开天辟地“一老翁”,可不就是盘古大帝嘛!
况且,那穆天子平白无故来这盘石村干什么?你以为真是旅游的?在那个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来这里不是打战,就是祭祀,“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这又喝酒,又奏乐的,肯定不是打战,可也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
无独有偶,《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看这赵简子得病,都不省人事七天半了,醒过来还说,他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处所,和各路神仙一起在钧天游览,在那里,他听到了天仙们所演奏的广乐,还有神仙眷侣万人欢腾的舞蹈,都与夏商周三代的不一样,那音乐歌舞简直是太激动人心了。
赵简子在平潭城得的是什么病?十有八九是心病。扁鹊给他治好了病,他就把鹊山脚下的整个平定四万亩地都封给了扁鹊。凭什么呢?不吃药,不扎针,就把病看好了?不是,是扁鹊帮助赵简子完成了一场春秋大梦,并为赵氏立国制定了路线图。只不过这种叛逆的计划不好示人,只好借病托梦。问题是这梦中的天帝是谁?怎么他在梦中,也对周穆王演奏过的广乐感兴趣呢?这钧天广乐是什么来历呢?
罗泌在《路史·葛天氏》中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
葛天氏,初为东夷伏羲部落联盟十五部族之一的葛天氏部族首领,后袭伏羲氏之号为伏羲世系之帝王。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更是我国音乐、歌舞的鼻祖。
史称洪荒之时,葛天氏率其部族联盟创建葛天穹庐,以葛土德教化子民,称王建都于葛,作广乐,制葛布、葛衣,定礼制,开物成化,造化颛蒙,开创了中华最初的一个“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的文治道德和谐盛世。葛天氏寿终为‘薨’(hōng),巧合的是,盘石仙人谼的谼字,就是发这个音。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不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缩影。
葛天氏创立的“广乐”究竟有多么宏大,多么动人呢?《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轇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林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就是葛天氏的广乐,也是周穆王在盘石之上奏响的广乐。难道这盘石之上,就是当年的昊天之台吗?站在盘石村桃河岸边巨大的盘石之上,只要你闭上眼,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千人唱、万人和,山林震动,河谷荡波的欢腾场面,何其乐哉?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从娘子关经盘石一路走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飞泉中泻九关开,朔气偏催万壑雷。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地输神瀵为汤沐,石拂钧天奏帝台。若语会心翻自笑,羽书初过黑龙堆。”为什么诗人一到盘石,就会唱出“石拂钧天奏帝台”的诗句呢?难道不是钧天广乐的自身魅力所在吗?
我们中国文化讲究“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触景生情。那么周穆王在盘石之上大奏广乐,难道不是暗示我们这是在祭祀,这是在回家,这是在纪念,这是在唤醒周围山山水水曾经熟悉的记忆嘛!看看我们祖先最早的房屋雏形——葛天穹庐吧,大气!高竣!“爰拟旋穹”,“川谷荡波”,这穹,这谷,我怎么越看越像是盘石仙人谼的天然岩洞呢?
明嘉靖郡人孙侃撰《仙人谼木樒寺重修记》碑文中说:“盘石少东有村曰‘谼里’者,迤南三里许,一山高峙,脉自承天山来。山半峻邃之间,有寺焉……盖古刹也。其地背负巅峰,壁立万仞。南距仙桥、石洞、修真遗迹,恍忽若可求。北据龙池,泉出悬岩而为滴者,不可胜计。西向河流,崎岖盘曲。四围之中,山川缭绕。人自山麓而登者,羊肠阻隘,殆不能乘骑,至则令人神清气爽,雅有高趣,诚我州一胜概也。”这就是仙人谼。
仙人谼里的谼岭寺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了,但那谼,那山,那洞,那桥,那泉,那磨还都在,尤其是那遮风挡雨的悬岩穹庐还在,仰之弥高,思之亘古啊。
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曾经撰《盘古碑记》文说:“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抔饮。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既然葛天氏是承袭伏羲氏之号的伏羲世系帝王,而伏羲、女娲、神农又是公认的天皇、人皇、地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以及黄帝、颛顼、尧、舜、禹就都是盘石附近的人。既然“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那么就可以断言,这盘石之名就是因盘古而来,仙人谼就是盘古的洞天福地所在,盘石村就是盘古开辟鸿蒙的人文发祥之地,那就是人文始祖盘古故里。
虽然盘古的事迹直到三国时期徐整在《三五历纪》才有了记载,但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文明的印记却不曾断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活水可以被掩盖,但绝不会永远模糊不清。血脉,总是跳动的。
马政的《盘古碑记》结语中,竟是这样的一段铭文:“盘古有庙,青人瞻眺;盘古有像,青人仰望;盘古有沟,青人夷游;盘古有墓,青人慨慕;盘古有门,青人见闻;盘古有里,青人振起;盘古有名,青人勒铭。”毕竟血脉是相通的,冥冥之中,明代马政所言的这些“青人”与隋唐时期李大师父子《北史》中高洋“霸朝所在,王命是基”的“青州”,难道不是一个“青”吗?
《十洲记》曰:“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游于此。”仙人谼里有“紫府”,北洞、南洞,不就是天造地设的“紫宫”吗?说明仙人谼所在地山,也就是青丘山,只不过是现在的人们把这座山称之为“青龙山”了。
《上盘石村志》载:“青龙山坐落在村南部桃河岸边,海拔676.8米,被村民称为神山。传说古时青龙山会自己升高或降低。好人上山,山越上越低,坏人上山,山越上越高,永远也爬不到山顶。青龙山是上盘石村的禁山,村民们遵守着一个古老的习俗:禁山上植物不能随意砍伐。故青龙山自古以来松柏常青,植被茂盛,景色优美。”这个被桃河从西到北再到东三面环抱的盘石村,背靠着的就是这青龙神山。可见,最初的青、青州,一定就在这块土地上。
那么,“青人夷游”的“盘古有沟”,不就是“仙人谼”吗?仙人谼在盘石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而存在就是最大的历史真相,存在也是最大的史实证据!那么,青人夷游的盘古沟,不就是盘石村的仙人谼吗?谼,在汉语中就是指深沟,大谷。那么,盘石村仙人谼里的仙人,不就是盘古吗?是的,盘石村的仙人谼,就是盘古文明的发祥地所在!这个判断,与历史真相不会有多大距离。即使有距离,也不过就五十里而已。
恰恰是葛天氏的“广乐八章”启发了我,上盘石村古有“八蜡庙”和“坛场”,广乐八章,神祭八蜡,这其中的核心内容,不就是与农耕密切相连的八个方面吗?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䜲馀聚吗?
《上盘石村志》载:“东、西阁原为村子的东西大门。东阁名为三元阁,位于当街东头,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九年四月仲夏进行过维修扩建。……东阁的阁楼为八腊庙(虫王庙),也称八蜡(音zha)庙,供奉八腊神虫王爷。在周代‘蜡’是祭祀的名称,到了秦朝时蜡、腊通用。八腊是八种祭祀的对象,为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
古代举行八蜡神祭时,天子与百姓都会参加。其祭祀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旨在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秋报五谷丰登,时和岁稔。《礼记·郊特牲》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也。”蜡的本义就是“索”, 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蜡索蜡索,是不是就变成了后来的“勒索”一词呢?不得而知,反正这就是我们老祖先向大自然索取农耕丰收,处理人与自然的一种文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