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以其大混乱格局,分裂与融合共存,毁灭与新生交织,形成无与伦比的态势,而这一时期的女性,亦有独特的魅力,或风华绝代,或惊才绝艳,或掌权干政,或胆大豪放,而论起心狠手辣又圄于一己之私,非郑袖莫属。
这个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女子并非电视剧中说的是郑国公主,这个时期,贵族女性称姓不称氏,并没有自己的名字,其称谓有固定的格式,郑国姬姓,郑国公主出嫁后应称“某姬”,只有普通人家的女儿才会有自己的名字。所以,郑袖不过是个如西施一般的民女,美名远播,一朝选在君王侧。
她美而聪慧,妒而心狠,很快成为楚怀王的宠妃,是他最信任的人,说话自有一些分量。
楚怀王继位之初,正值楚威王新丧,无暇他顾,魏国趁机攻打楚国夺取径山,楚国未做理会。 五年后,楚怀王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打魏国,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一雪前耻。
魏惠王立马转向了楚国,奉上绝世之美女,即魏美人。楚怀王一见魏美人,立刻惊为天人,六宫粉黛无颜色,连郑袖都不能与魏美人争锋。眼看楚怀王渐渐移爱,郑袖心生一计,跑去亲近魏美人,嘘寒问暖,想魏美人之所想,急魏美人之所急,衣服挑她喜欢的款式送她,屋子的家具器物按她喜欢的摆上,竟比亲姐姐还亲姐姐。
魏美人远离故土和亲人来到楚国,难免孤单寂寞冷,见郑袖如此对自己,遂对郑袖信任万分。而楚怀王见郑袖如此对待魏美人,很是夸赞了一番。
王曰:“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什么意思呢?
女人以色侍人,嫉妒乃人之常情,郑袖明知楚王宠爱魏美人,却能做到比楚王更爱魏美人。这不就和孝子侍亲,忠臣侍君一个道理么。
这夸赞,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郑袖赚得了美名,又得到了楚怀王和魏美人的信任,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对魏美人说:“王爱你的美貌,但是你的鼻子有个小缺点,王不是很喜欢,以后你见了王,要遮住鼻子,这样王的宠爱才能长久。”
魏美人信以为真,从此见了楚怀王就用袖子掩住鼻子,楚怀王不解,问她她也不说,就去问郑袖,郑袖有些为难的说:“她或许是讨厌大王身上的气味吧!”楚怀王一听怒了,立刻命人割掉了魏美人的鼻子。
这个割鼻计记载在《战国策·魏王遗楚王美人》和《韩非子·内储》上,《韩非子·内储》还写了另一个版本,说郑袖告诉魏美人楚王喜欢看人遮住鼻子。于是魏美人掩鼻,遭割。
虽有疑点,但无从考证其真实性,比如传说楚怀王有狐臭,所以对于魏美人掩鼻一事暴跳如雷,遂割鼻。但魏美人未免太单纯了点,她是魏惠王挑选来送给楚怀王的,怎么会有如此感人的智商。
公元前312年,秦国想攻打齐国,但没有胜算,彼时齐楚联盟,若攻打齐国,楚国必出兵相援。秦惠王就找来张仪商量对策,张仪出计破齐楚联盟。
张仪来到楚国,找到楚怀王,说明来意,愿意割秦国商於六百里地做为条件换取楚国和齐国断盟而结秦国。张仪能言善辩,一会就说服楚怀王同意了,然后楚怀王派一个将军随张仪回秦国接受封地。
话说张仪回国后,故意喝醉摔倒了,称病不出,楚国这边得不到消息,楚怀王以为自己没有先和齐国断交所以秦国不肯给地,于是先和齐国断交。张仪立马病好了,对那个将军说:“秦国答应给楚国的六里地,从某到某六里地。”
将军说不过张仪,气急败坏的回了楚国,楚怀王一听气炸了,遂两攻秦国,但均已失败告终,后秦国复攻楚国,楚国再败。韩、魏两国也来攻打楚国。楚国好好的第一强国元气大伤,开始了下坡路。
公元前310年,秦国欲亲楚国,愿割汉中一半土地奉上,楚怀王不肯要土地,而想要得到张仪。张仪再次来到楚国,楚怀王将张仪下狱。张仪素来和楚怀王身边的宠臣靳尚交好,便贿赂靳尚,让他想办法说服郑袖救他出来。
靳尚先对楚怀王说:
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无秦,必轻王矣。
又跑到郑袖那里,说:
秦王甚爱张仪,而王欲杀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楚王重地,秦女必贵,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
什么意思呢?
秦惠王很看重张仪,现在楚怀王想杀张仪,那么秦惠王将献上土地和美女来换回张仪。秦国是大国,秦国献上的美女一定会得到楚怀王的宠爱,到时候郑袖就会受到排挤。还不如现在想办法把张仪放了。
郑袖一听觉得有道理,跑到楚怀王那里吹耳边风,楚怀王一心软,就放了张仪。张仪继续游说楚怀王叛纵而和秦结盟,让楚国太子去秦国做质子,秦国会送美女来嫁与楚怀王,楚怀王又答应了。刚从齐国出使回来的屈原劝楚怀王不要答应张仪,而应该杀了张仪。楚怀王不听,遂放了张仪。
张仪并没有立刻回秦国,而是继续跑到各国去继续他的破纵计划。
破纵连横,各国遂无法和秦国相抗衡。楚国亦再也没有机会恢复元气,反而一步步走向灭国。
后宫争宠有时候无伤大雅,不过是一群女人争衣食父母的手段,然而后宫与外廷勾结在一起,谋一己之私,实为国家的祸害,况且还是和别国的使臣相勾结,利他而害己,岂不是没脑子么。
楚怀王也算是一个有所作为的雄主,然终是太过感情用事,思虑不周,不能用贤识能,继位之初也曾赏识重用屈原,然后期,屈原遭到一些贵族的排挤诽谤,楚怀王遂将其流放。
后来有人将郑袖与屈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郑袖诋毁了屈原,才使得屈原被放逐,苦闷作《离骚》,楚国国灭后,屈原拥抱汨罗江,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