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上一次完完整整看下红楼梦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年了。这十年里,我也曾零星地挑着读过几章,又或者看过一些旁人的评论和敷衍出来的同人小说,虽然对这部煌煌巨著有了一些其他的了解,但最终没有静下心来从头再看一遍。从旁处得来的,总归不全面,受到他人的想法影响,先天地就带上几分偏见。于是,在我提笔想要写自己的红楼梦的同人文的这段时间,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把这陪伴我多年的名著再从头到尾细细致致再看一遍。
就从第一回开始,我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关注到的细节。比如这故事的经历者,大约以宝玉的视角叙述的,他其实对自己虚度这一生一事无成是有所遗憾的。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其实有时候我们说有些书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从后世用上帝视角来看诚然是有道理的,就算是放在当时,也许确也有反抗当时的社会风俗、世人眼光的想法在。但是对于书中之人,如果他真的生活在世界上,他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就算要改变,也只能进行微调,而不是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就算真的要改变,起码也要在社会原有规则的框架下使得自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实现。这才是现实。我最看不起贾宝玉的地方就在于此——他试图与世俗对抗,却从来没有想过努力去获得与世俗对抗的能力。
第二个叫我不舒服的地方我大概在《顽石本通灵》里写到过了。
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因补天而炼化的仙石,先天就有优势,如果继续修炼,未必没有堪比补天的大造化。可是这石头只知自怨自艾,白白浪费了天资,天地灵石竟然还需要籍籍无名的道士和僧人来提携,竟然还会被人间十丈软红所迷,如此窝囊,叫人唏嘘。
第三个我从来忽略的地方就十分重要了。以前我半懂不懂,半桶水乱晃,总是疑惑为什么明明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却总是说他与黛玉是木石奇缘,神瑛侍者又不是石头。今天一看才知道是我没有学到家。
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你看着是不是缘分?原来这石头就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就是这石头,所以道人和僧人再把石头带下凡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呀。更何况,如果说神瑛侍者就是石头,他怎么可以又在青埂峰下,又在太虚幻境等着投胎呢?这实在是非常奇怪的。
第四个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有些让人细思恐极了。原来那道人、僧人是有出手干预下凡度劫的这一干人等的。
那道人道:“果是好笑,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如今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那么我们就不禁回想起后面的情节:他们用诗歌向甄士隐示警,提醒他英莲会在元宵节丢失,但是甄士隐没有听,于是造成了英莲一生的悲剧;他们提醒林如海不要让黛玉见外人,或者就叫黛玉直接出家;他们给了宝钗一个金锁,还给她一个冷香丸的药方。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一僧一道对宝钗如此偏爱,其他人他们只是出口提醒,而宝钗他们直接出手帮助了。
我想了想,也许有个原因是宝钗他们家是商人。凡是成功的商人,大概都要懂得和气生财的,虽然不是说要对所有人都和颜悦色,但是起码不轻易得罪人,这一点,大概读书读傻了的人很难理解很难做到。
甄士隐还好,听了一僧一道的话没有出言不逊,只是心下疑惑没有放在心上罢了,林如海一家大概就不会给他们太好的脸色,毕竟看上去太像骗钱的假道人假和尚,还要叫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女儿出家,打出去都算轻的。何况甄士隐后来出家了,可以看出是有出世的“慧根”的——我这里并不想评价这慧根的好坏,但我确实不愿意认为它是好的——甄士隐对他们的话会更加相信一些。而林如海身为朝廷命官,又是巡盐御史这样脑袋提在手里的重要惊险的位置,鬼神之类大约不太信的,毕竟与天争命的事业不是没有干过,孔老夫子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所以林如海一家更不会相信僧道的话。
一般来说,人都不会太喜欢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尽管这僧道很喜欢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叫人很难不以貌取人。既然甄士隐和林如海都不听他们的话,他们自然也不会给予太多帮助,他们肯定更喜欢帮助薛家。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没准他们就是偏心也未可知。总之,由于他们的区别对待,悲剧已经埋下祸根,实际上我觉得他们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度脱”的事情,而只是把事情弄得更糟了。
第五个与主角没有大关系,就是体现贾雨村的品性的。甄士隐给了他上京赶考的盘缠——五十两呢,小康人家过两年都绰绰有余的,当时王熙凤不就给了刘姥姥五十两嘛,刘姥姥家立刻就变成当地富户了。而从后文甄士隐家被烧了只能去投靠岳父来看,其实甄士隐家不富裕的。那么甄士隐的确是十分仁义了。贾雨村却连谢谢也不说,第二天离开了连招呼也不打,后来遇见了英莲也一点都不出手干预——十分冷心冷肺,一点都没有感恩的意思——这种白眼狼实在叫人如鲠在喉。
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第一回结束,其实故事远没有开始。就好像天上远远的有一颗很亮的星星,特别引人注意,它闪呀闪,慢慢要坠落下来,但是现在还看不清它的全貌,只是一颗遥远的星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