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就不是一块弹琴的料,不适合弹琴。那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
11岁的盲童古鹂阳、任嘉蕊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分别弹奏钢琴,技惊四座。
第六届苏州市青少年钢琴大赛上,“闭着眼睛”弹琴的小朋友博得关注。他叫顾志浩,今年15岁,来自常熟。
盲童陈浩霖荣获亚洲钢琴总决赛一等奖(莫扎特奏鸣曲)。
孙岩,我国第一位具备职业资质的盲人钢琴演奏家;
武汉盲童张嘉俊12岁时在中国音乐“小金钟奖”全国钢琴比赛上获得铜奖;
钢琴盲童刘浩自信演绎《野蜂飞舞》,4岁获金奖,6岁同台郎朗展天赋!
看了这些之后,你还没错得你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场学琴的好料么?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管谁一定在某一方面擅长。很多成年人觉得自己平庸的原因是你前期并没有挖掘和发现。
每个人的天赋与生俱来的,只有早期尽可能早的发现加以培训和放大,这种特长才越来越属于你。如果没有发现,我们就会失去这种天赋
寻找兴趣,最好的时间是3-9岁,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上所有的天才都是这个时间发现的。
决定一个人一辈子是否有成就的因素就是身理因素,要想开发经常刺激大脑的头皮细胞。
科学家长期的研究表明,学习钢琴是开发右半脑和儿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径。不仅可以锻炼儿童脑、眼、手等各个器官,还能提高儿童思维、创造、灵敏度。
弹琴需要孩子专注。让孩子看着琴谱,嘴唱谱,每次弹奏的还不一样,脚还要踩踏板……,能像弹钢琴那样需要大脑协调起眼、耳、口、手、脚的同时参与的项目很少有。
这种综合性的活动不仅会锻炼大脑的复杂性,而且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这样生动的动态系统中持久锻炼,必然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思维的健康成长产生有益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弹琴会越来越聪明。
也是为什么科学家、数学家很多都有学钢琴。
瑞典科学家发现:从小开始练习钢琴的人,如果不能成为音乐家,他们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这份报告说,儿童时期是一生中推进大脑脑白质发展的最好时期,也可以促进锥体发展。锥体是一种中央神经系统,钢琴师就是通过它,将大脑信号传到手指上。
科学家们研究了8名30多岁钢琴家的大脑,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练习钢琴的。科学家发现,这些音乐家锥体的组织纹理比那些不是音乐家的人更有结构性。他们的大脑中可以获得一种后天很难获得的能力。
钢琴学习困难的克服会让人感到只是通往更快乐的驿站,学生会因此心灵手巧,热爱生活,充满智慧。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素质。
有一个外国钢琴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音乐是最敏感的艺术,如果你不是以音乐为专业,但是你学了音乐以后,如果你是律师、医生或者科学家,你对事物的反映的敏感度都会提高”。
再有,“琴棋书画”为什么古人会将琴放在首位?
琴,古人认为琴能通神。所以在弹琴之前都必须沐浴更衣。同时琴能培养人的心性。琴是琴棋书画当中对时间要求最为严格的,有节拍,节奏。
弹琴不一定会成为钢琴家,但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如何正确把握孩子学琴的长期兴趣?
第一, 帮助孩子寻找兴趣
比如:日常在家里经常播放音乐,锻炼孩子的听觉。如果爸爸妈妈喜欢唱歌,也不妨经常唱出来,或者哼出来,可以让孩子模仿;听着音乐还可以动一动身体,锻炼孩子的律动性,比如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做什么样的动作,而身体做的动作,也反映了音乐的元素……
增加孩子的音乐感性经验,唤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自己跟音乐的联系。比如,弹钢琴的时候可以加入角色扮演,老虎的凶猛,小兔子的欢快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乐趣。2
增强音乐的互动游戏性
第二,帮助孩子培养兴趣。
培养就和小树苗一样,只有在你的呵护下才能破土发芽。如何浇水则来自于老师的教学和家长的陪伴。
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玩。
为什么对玩感兴趣?
因为玩不受约束,一学就会。
那么,我们把钢琴教学做到不受约束,一学就会,是不是就培养起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心中的约束就是,这个音必须这样弹,这个节奏是三拍,手型必须规范……钢琴的要求实在太多,在这种强大的约束下,孩子的兴趣如何培养?所以,孩子没兴趣就放弃。
几百年来,钢琴老师的教学就是严谨的、规范的,就算你不学我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痛苦,学生痛苦,家长都痛苦。
那老师有错吗?
没错。
孩子有错吗?
所以,钢琴老师需要突破,不失规范和严谨的前提下,孩子更有效的掌握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更多的趣味性教学,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学会,一学就会,自然帮助孩子扫除学琴障碍,打好扎实基础,唤醒孩子学琴的兴趣,练习!反复的练习!不间断地练习!曲不离口,琴不离手!
用成果自然激发孩子每天都要抢着练琴!
如何让孩子不受约束的学会,怎么样一学就会?如何帮助孩子扫除学琴障碍?天天抢着练琴?欢迎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