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看了两部电影,一部《芳华》,另一部《无问西东》。
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写到了人性的善良,却未被善待。
两部电影也都不约而同讲到“活得像自己”、“跟随本心”。
只是困顿,怎样才是炽热的生活。
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太难。好像剥离了欲望,就更加迷茫。
追随自己的欲望,就好像在与时间奔跑,始终无法活在当下。
心里焦急着未来能够拥有什么,能够得到什么。
步履匆忙之间,已然忘记我们能控制的本来只有今天。
2
没有财富的人在为积累财富忙碌着,拥有财富的人并不一定真正快乐,因为伴随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但也有真正财富自由、且生活身体三平衡的人。
但无论处在哪个阶段,他们都要面临同样的处境:金钱、地位、权利这些带来的富足都是短暂的。有人爱你,他们也会变成最恨你的那一群,这是我从竞技体育中明白的道理。科比也曾说过类似的一句话:“有人因为我的后仰跳投爱我,就一定有人恨我的后仰跳投。”他把球迷的期待与爱恨看得如此透彻,所以才能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上吧。
当失去权利的时候,你曾经的权利则会让你看到冷暖。再当一切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所有的人类都变得平等了。此刻唯一能衡量你的价值的是——你为这个社会和世界创造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如果再说小一点,你对自己的一生是否还有遗憾。
不了死亡的人,就不了解生命。这是我最近才理解的。生命之所以存在死亡,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生是短暂的。死亡给予了我们最大的乐观,给了我们最多的慈悲。当你深处黑暗之时就该想到这里,生命的长度有限,让我们珍惜当下,让痛苦过去。
然而因为死亡并非是近在眼前的,在大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感知时间的刻度。只有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或是从一年跨越到下一年的时候,我们才幡然醒悟且清晰看到时间的再次流逝。我们习惯性做出一些总结,或遗憾或欣喜,或收获或失去,或高兴或悲伤或毫无感触,总存在一些情绪。
如果活着的愿望仅仅是追求金钱,为了生存也好,为了虚荣心也好,为了过奢靡的生活也好,如果把对金钱的追求当作第一目标,当作衡量自己的标准,我们都会变得功利,变得急功近利,变得疲惫。
结了婚的人,不该把“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奋斗作为后半生的目标。
没结婚的人,不必把“活得洒脱”、“看看世界”、“存更多的钱”、“买栋房子”作为奋斗目标。
引用一句《无问西东》吴岭澜说过的一句话:“思考怎样度过这一生。”
吴岭澜纠结的文理科,在当时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
还原于现代,此时此刻“赚钱”的生活热潮里,有着一些相似的影子。
我有一个亲戚当时考上武汉理工大学,家里为她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因为她爸爸说这个专业毕业了好找工作。但是大学毕业后,她并没有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而是重新报班学习动漫绘画。这是一种勇气,也是对本心的跟随,更是对时间的耐心,往往随心的选择才能得到平和。自然不会在时间面前失去耐心,显得急功近利。她从小就很喜欢绘画,现在她只要坚持去画,去提高自己,她就会得到本该得到的。
我仍然相信一些哲学:当你做好你该做好的事情时,当你创造了价值时,财富会自然而然到来。我们应该把情绪投入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哪怕这件事不能取悦别人,但是偶尔你的生活需要“只要我高兴就好”。
我们可能做出很多选择是为了赚钱,而从未探索我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们真正想体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你不需要再为钱而奔波,你会去做什么?
3
进阶性的成长是抛除欲望的过程。
在最开始的迷茫阶段,你需要欲望、各类动机,指引你方向。
当目标明确,就该把欲望剥离出来,才能做好一件事。
动机要纯粹,因为涉及到执行上的事情,往往越复杂越是阻碍前进。因为行动是单纯且重复性的,它需要积累。但凡涉及积累的事并不总是有趣,因为简单的事情需要重复做。
李小龙曾说:“我不怕练一万种踢腿的人,但我怕把一种踢腿练一万次的人。”我们只有剥离那些附在目标上的欲望,复杂的动机,我们才能达到不需要刻意坚持而自发性的行动。
人和人之间有太多不同,追求上也各有差异。但大多数人可能都希望自己什么都会,一旦出现那些什么都会的人,便不由得投入羡慕的心思。也许别人去学会了钢琴、吉他是因为他就是真的喜欢,愿意因此而花费时间,也许他弹琴并非想取悦他人,而是当在一个人闲散的时光里,能够有自己的乐趣。
但也许对你而言要求自己去学习一种乐器,是因为你想变成那种“什么都会一点的人”,或者你为了取悦什么而决心去修炼。
出发时的心意决定着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就难免会有很多半路放弃的人。如果你中途放弃了,不要找理由为自己的毅力开脱,而是回到出发时的心意,问问自己,当初为何出发。
如果出发时,你不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你的动力来自于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他人的认可、是为了取悦他人,那就把这件事放弃。去做更符合内心的事,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至于在年底总结时,落得一个“浪费了时间”的罪名。
进而对自己的行动力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力的人。这种恶性循环更加可怕,这种黑暗的思维会摧毁你对新的一年的投入。过去的那一年已经过去,无论是有进步还是原地不前,已然过去。不要为不可逆转的过去耗费心力。对于新的一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在这一年里重新拥有了365天,你可以重新设计这一年如何度过,记住:跟着你的本心生活,不要把“取悦他人”、“取悦生活”放在首要位置。如果赚钱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一定要留有余地为内心空置一片净土,去做到与完成那件只属于你的愿望或者学习目标。
当我翻看我2017的清单时,我发现那些“取悦他人”的学习目标都没有完成。在行动的过程中,就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在书单上,那些为了从书中得到什么、学到什么的书,一本也没有看完。可能当初买它是根据“怎样提升自己”而设计的。然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每个人。可能是执行力不强,可能是意志力不坚定。但我听到一句更好的话:“真正的坚持并不需要运用意志力。”
真正的坚持并不依靠意志力,就像一日三餐,我们不需要运用意志力去完成。
克里希那穆提说:“我想自由、我想学一门技术、我想变成一个专家、我想学习,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所谓的“自由”。于是,我们就把意志力作为实现自由的手段,不是吗?我不想贫穷,因此我运用我的能力、我的意志力等一切手段让自己变得富裕。我很空虚,于是我运用意志力让自己不空虚。我们认为可以运用意志力让自己变得自由,但恰恰相反,意志力不会带来自由。 ”
我对意志力不会带来自由的理解是:意志力才是对我们真正的捆绑。我们对自己要求一定要做一个有意志力的人,如果不符合“坚持、持续”的标准,我们就断定自己不是这一类型。这一定是对自己的误判。每个人都欣赏有意志力的人,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每天坚持做着一件事,但我们并不了解的是——也许他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他的本心。不要被别人的生活诱惑。别人的生活里,永远会把修剪好的一切展现出来。阅读苦难,让我们踏实的认知到,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去应对一切。
当反观自己的时候,看到自己无法坚持的那一面。那你问问自己——你的本心。如果这件事不是你的本心,你就可以选择性放弃。把时间花费在更有可能完成的事情上。
这像是行动力的规律——我们做一些事,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刻意的、哪些是发散于心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比如说我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个星期看完一本书,然后每天对自己说:“今天要坚持看完多少页。”也许这样坚持下来,我也会有收获,但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是否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真正的坚持应该是你的心排除万难去做到。这就是差别。
我们所有难以完成的目标与清单——都不要再责怪自己的行动力、意志力。可能都源自出发时的心意,它在一开始就为你的行动力设置了阻碍和有利条件。
找到一件你不依赖它赚钱的事,找到一件让你在独处时能够取悦自己的事,找到一件让你不需要运用意志力就能坚持的事,找到一件你热爱但不寄托在它身上谋取财富的事,找到一件不是为了取悦某人而是自己高兴就好的事。
我知道,如果你有了这件事,我知道如果你找到了这件事时,你对时间会更有耐心。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按照你的想法去设计、去实践,争取你的想法都脱离了外界给予你的欲望,而是你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