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昭示的感激
王新运
磨难,是财富,似无疑义,可是,历经磨难者太多太多,真正把它变成财富者,为什么少之又少?关键在哪里?《感激》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抱怨而至怨恨,是众多失败者之所以失败的症结性心态。小不如意,则抱怨;大不如意,则怨恨。只知怨山神怨土地甚至怨政府怨生不逢时怨生错了地方生错了家庭,唯独不能在自我身上找原因。焦躁,焦灼,忧郁,忧愤,在烦恼中自戕,在隳颓中自毁,在浑浑噩噩中自朽。于是,便落入了茫茫苦海中。经常是,原本应该有所作为、大有作为者,却成了碌碌无为的庸人,白白浪费了一生。直到人生的最后,也不会有半点清醒,自怨自艾,自悲自叹,不断地鞭笞无辜的自己,不公正地认为,自己是铁定的庸才!——这实在是人间最大的悲剧。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悲剧呢?
《感激》从生活深处、心灵体验深处挖取出一块鲜活的血肉,对此,作出令人震颤的回答:
磨难,必须经过感激的过滤、蒸馏、提炼和化合,才能升华为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变成指向客观的创造性,完成庸才向人才的转化。
《感激》用很大篇幅描述读高中时经历的一次磨。难,写得声情并茂,荡气回肠,读去,不停有泪从心底上涌。
文章所描绘的人物——高岩树,有无数个理由,可以去抱怨,甚至怨恨,然而,他非但没有落入这种“人生塌陷”,反而设身处地的从体察艰辛的角度,体味到亲情的深度,从而提升了感激的浓度。而且,对于这种感激,又没有仅仅局限于亲情,还有梯度有力度地进行了拓展,使其得到延伸和升华。
文章写道,一个孩子在身无分文、胃无粒米的长途返乡跋涉中,饥饿、疲劳已使他头沉,腿颤,气虚,最后,离家还有20余里的时候,他不得不瘫倒在路旁。作者写道:(评点为笔者所加)
这时,过来一位卖豆腐的老伯伯。
我摇摇晃晃地(步态蹒跚,累极,极累)迎(恭敬。即使累极,极累,也要“迎”,暗点急于求助)上去,几分羞涩几分惶恐几分慌乱地(羞涩、惶恐、慌乱,极写平生第一次不得已求乞又不能不求乞的微妙复杂心理)吞吞吐吐地(欲说还休,不说还不行,难堪)表达了我急于(一个急字,收拢以上加点词的词意,点明缘起,极表饿极)求乞的愿望。
也许是两天一夜生存线上的挣扎(回应前文。什么是挣扎,怎样挣扎,前文的动人细节,可一一回嚼)在我的仪表(不仅指外貌,也指姿态、风度等。此时此刻,不说外貌而说仪表,足见书生气尚存)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什么痕迹?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一脸苍白?尽在不言中),也许是两天一夜的饥寒把我的言谈举止,作了特殊加工(不说改变、变异,而说特殊加工,用语俏皮,暗含诙谐。加工到什么程度,自去想象)吧?也许是这些外在的放大(暗指变型)和膨化(暗指扭曲,用语俏),难于阻止我内在的青春气(蓬勃的活力)书卷气(温文尔雅)胜利地(饥寒难于阻挡)冲(表强劲)了出来吧?老伯伯先是惊讶(吃惊),后是惊惧(有些害怕),接着是为难(明白了是求乞,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给,那时口粮定量,谁家也不充裕;不给,看情形,眼前是一位羞于开口的落难学生,怎能不给),少顷(老伯伯左右为难的时间并不长),才上升为怜爱(怜惜爱护),最后,终于两眼仁慈(善良成了主旋律),一腔热诚(善良上升为热诚),掀开桶盖,豪迈(热诚上升为一种气概,用语俏,语意丰)地说:“吃吧(多少真情回映几多煎熬),孩子!(亲切如父,慈爱如母。爱,如雷贯耳,如电透心!)”
不争气(似是埋怨,怨艾,实是婉曲,表现热泪难抑)的眼泪哗哗地(回应煎熬,活化感激)流下来。
舌尖上那成千上万个味蕾,一个还没来得及动用,我便吞下了5块豆腐!这时,平日一直深藏不露的各种腺体,忽然猛醒,联合起来提出抗议!没有氯化钠(代表盐酱)的参与,我们受不了。它们给我亮出的黄牌是,欲呕!(从吞咽的速度写饥饿的程度,俏皮中不乏辛酸,诙谐中不乏悲苦,辛酸、悲苦中不乏乐观。)
“慢点吃(反衬吃得太快),孩子!(怜爱中的几分担忧:小心点,别噎着!)”
老伯伯说这话的时速,估计,比我吞咽停止的时速,至少慢两拍。(极表饿极,极饿,生动,形象,俏皮。)
像旱得蔫头耷脑的秧苗,突遇及时雨一般立刻伸腰奓翅!(语意中不含抱怨。不怨天,不怨地,不怨旱,唯蔫头耷脑而已。蔫头耷脑,也不是绝望,而是坚持、抗争。“突遇……立刻……”及时雨一到,马上鲜活,无怨无悔,迎风怒长。心中无它,只有成长。)5块豆腐(及时雨)渐渐地(如雨滋润)把离体而去的活力一一(全部)招(言重新归队)了回来──元气,开始舒展;朝气,开始勃动,我,又青葱如初了!(由蔫头耷脑而至伸腰奓翅,再到青葱如初,回应“秧苗”,暗点青春不屈服于磨难)
面对老伯伯(老百姓,人民),面对老伯伯脚下的土地(有这样的土地才有这样的老百姓),面对老伯伯身后的蓝天(有这样的蓝天这样的土地才有这样的老百姓和他的豆腐、他的豪迈),我深深地(感激的浓度)弯下腰去,沉沉地(感激的厚度)鞠了一躬。(感激天地人,感激祖国,感激故土,感激大自然,感激乡情民风,言有尽,而感激无穷。)
这一段写得相当精彩。一词一句均泡在浓情里;一转一承,都浸在厚意中。词词相呼,句句相应,层层递进,节节升高。如龙之腾,如蛇之钻。转,则全盘皆活;收,则通体均动。叙述,避开了平铺直叙;描写,躲过了烦琐呆板。气象勃发,意象喷发。读去,从心打透,撞击烈,泪难禁。感激的内蕴和外延,尽在不言中,为后文的对比,不动声色地作了恰到好处的铺垫和蓄势。
接着,作者从生活深处提取出几种“小恩养惠,大恩养仇”的以怨报德乃至恩将仇报的事实,虽简述,却与上文形成强烈对比、鲜明对照,不能不让人感叹,让人慨叹!感激,可贵,但难能;拥有感激,是一生的荣幸和幸运。它不仅决定事业的成功,也决定生活是否永远充满阳光。人生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心态的优劣,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定律。
《感激》,对于那些坐享改革开放成果(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却见不得“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怨天怨地唯独不怨自己的“牢骚太盛”者来说,不啻一剂清心醒脑的良药,够得上一簇直贯头脚的针刺!
《感激》的思想内涵是丰富的,来自心灵体验的感悟,是独特的。同时,文采也是朴实中透着华丽,妙词佳句,比比皆是。问到写作成败得失,作者说:“只有写,才知道自己究竟能写到什么程度;只有写,才能认识自己的生活郁积究竟达到什么厚度;只有写,才能弄明白指导写,究竟应从哪儿下笊篱。不写,永远都是隔岸观火,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