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多的家长说,孩子压力实在太大了,补课班太多了,作业太多了,小学都要晚上11点才能睡觉.......
真心感觉,小学生太累了,就连我们成人上班还有个周六周日可以休息,可是孩子们的周末呢?
其实,有时候,家长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里,认为给孩子报的班多,就一定会提高成绩,其实并不然。
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差在智商上,而是败在小习惯里。补课,倒不如补这4个习惯!
1、补一下上课习惯
对孩子的学习来说,上课效率决定了成绩的70%,因为老师在课上讲的重难点,都有很强的连贯性,一节课落下,后面就越来越听不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课前一分钟准备
上课铃声响后,有的孩子还在打闹,有时候老师来了都没能察觉。研究表明,孩子从亢奋状态切换到听课状态,至少需要花费5-10分钟,这正是孩子出现差距的重要原因。
课上一分钟,课下一小时。成绩好的学生会在上课前,准备好这节课需要的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红笔等等;在等待老师时,把今天要上的内容,再预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课上集中注意
会听课的孩子,一定会高效把握课堂45分钟的。
记笔记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三个原则”:
1、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梳理和总结重要的信息,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2、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3、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为了节省时间,不再做详细的笔记,自己看得懂即可。
2、补一下作业习惯
如果说,课堂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那写作业就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经常有孩子课上听懂了,但一写作业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3点:
1、给孩子准备“学习小天地”:这个地方一定是安静的,远离客厅的电视和嘈杂的人群,孩子写作业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还有,千万不要盯着孩子做题,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路。
2、建立计划本:可以提前计划孩子当天要完成的任务,建立各科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记好语文多长时间,数学多长时间,然后定个闹钟作为提醒,完成一项记上√,没完成则用红笔画〇,写完下一门以后再补回来。
3、整理纠错本:很多孩子,每次其实丢分都是那几个提醒,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孩子可以反复看自己常错的题。
3、补一下复习习惯
很多学校近期都要组织期末考试了,现在正是培养孩子复习习惯的最佳时机。所谓复习,其实就是把,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通过整理归纳,把知识变得系统化的过程。
考前复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律,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
所以,需要把所有需要考的知识都罗列出来,然后分摊到每一周、每一天。
比如今晚花了20分钟背语文古诗,40分钟总结数学公式,第二天准备复习之前,先花10分钟左右时间,把前一天知识过一遍;等到周末的时候,再把这些知识重温一遍,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些章节的知识比较孤立,所以复习完一章要花一张树状图总结一下;尤其是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复习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所有地付出,在取得理想的成绩后,想想都是值得的。
4、补一下阅读习惯
苏联的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是一个最好提升又提升最慢的学科,需要孩子长时间的阅读积累。
而且,阅读不仅影响语文,还影响孩子对其他科目的理解能力。有时候孩子做错数学题,大部分时间跟他们理解错误有关,读不懂题目要求,当然不会写。
还有数据表明,一学期内读完9本及以上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读完2本及以下的学生阅读成绩高36分,这相当于多接受一学年的教育;
阅读这么重要,我们却经常忽视:回想一下,每天,你和孩子忙着奔波在家、学校和各种补课班之间,刷题、做试卷……每天,孩子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
与其花钱补课,不如鼓励孩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