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从来对年龄这个数字钝感,二十几岁该干的事情全都没有干,三十不该干的都干了。一切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吃亏是吃的不能再多了,然而也算活得潇洒快意,少有后悔的事儿。
曾在三十岁的年纪,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出于对口译的深深热爱,对现状的深深不满,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决定申请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圆了自己的口译梦。
做决定的过程很痛快,准备申请的过程很顺利,除去等待录取通知的短暂焦虑期以外,一切已经是让我无比感恩。当时我就相信,老天一定是铁了心要让我跳这个大火坑的。
对于在国内读了一个研究生,又工作了六七年的人,重返校园的挑战,尤其是我这种专业技能型的硕士,真是对体力和心智的巨大磨炼。如果写写论文泡泡图书馆,似乎要轻松那么一丢丢。但是来到蒙特雷,日夜练习的滋味真不是一时间就能消化的了的。第一年轻松度过,拿着不错的成绩沾沾自喜了一个暑假。老师开的书单没看完几本,老师邮件提醒暑假不要忘记练习同传也放在了一边。到了第二年,难度骤然提升,淘汰力度加大,瞬间傻了眼。老师看着同传箱子里面的我们,听着我们的哀嚎,眼里只有:“早跟你们说过了啊!”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后悔,后悔没看书没练习,后悔回国浪费一个暑假。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啊!
第二年,我终于体会到年龄这个数字的滋味。原来体力真的会跟不上,原来熬个夜真的会第二天同传大脑死机,原来我也会失眠,暴瘦十磅。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已步入三十加的人生,开始奔四了。可我的同班同学们明明都是九零后啊!原来我真的在跟九零后竞争呢!
面对巨大的学习和毕业压力,我认为年龄和经历根本不具有优势。反而是单纯专注,未经世事的人更少得失心,也就少了对失败的恐惧和瞻前顾后的犹豫。 虽然最后我以痛失十斤肉的代价成功毕业,但是还是有一些真心话要留给三十加仍然要折腾自己的伙伴们。
第一,衡量一下自己内心有多强大。物质金钱上的准备暂时不提,那是明明白白的数字摆在那里,掐指一算的事儿。关键是自己的内心。从申请到出发,我男朋友就一直反复问我一个问题:“出国留学可是个大火坑,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火坑指的是对身心的煎熬,花钱还在其次。我早都给自己打满了鸡血,哪还有精神去静下来想“苦逼”二字,未来是金光闪闪的好吗!曼德拉曾说过: “I learned that courage was not the absence of fear, but the trimph over it.” (我明白了无惧非勇,战胜恐惧方为勇。作者译) 现在想来自己也是无知无畏。如果再让我出国留学读个博士,我一定是那个勇者,因为我已经知道那种异国求学的恐惧是什么样,便更能与之和谐相处。
第二,衡量一下自己出国以后会否想要留在那个国家。这涉及复杂的移民政策。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很有必要,因为涉及你所选的专业是否有利于你的就业和最终能否留在这个国家。很有可能出国前你的计划时毕业就回来,但学个几年发现也许在另外一个国家试试也不错,多点经历,但发现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适合长期留下来,而如果你又拖家带口去留学,不做好前期规划,人生变动就会比较大,压力自然与日俱增,一把老骨头也折腾不起。所以申请时,根据移民政策筛选专业很重要。
第三,出发前多看这个国家的历史。这是血泪教训。我曾经短期出差去过美利坚,走马观花的游历过一些地方。然而到了那里学习生活就是两码事儿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你得处处小心。好在我傻人有傻福,没惹大事儿。曾经在超市随手拿报纸(其实要钱),但还好没被当小偷扔到警察局。刚开始开车的头一个月,闹不清楚警车的指示,直接把警车里的警官惹毛。
其实人生就在于折腾,越折腾越欢脱。让自己做那条鱼群里的鲶鱼,没事儿逗逗自己,也逗逗其他人。这世界折腾到老的人多了去了,咱们算什么!欢迎大家一起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