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频繁跳槽,有的甚至直接不工作,回家“闭关练功”,背后都藏着什么原因呢?
一、关键原因:
现在和过去,在人力要求与供需等方面,难于相提并论。
过去的工作困难的容忍度比较宽,因为整个社会带着吃大锅饭的思维惯性,工作压力小,到点下班,回家接孩子、做饭、孝敬父母、打牌看电视,时间精力有的是,无需苦恼于你因为能力不足而失去在社会上竞争的能力,另外,社会产能不足,需大于供,同时缺乏人工智能、生产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威胁。
而现代社会,社会残酷表现在:能力不行,公司辞掉你;妇女怀孕生孩子,公司辞掉;年纪大了,公司辞掉;你各方面都挺好,但是性价比不如年轻人或者智能机器,公司为节约成本,还是辞掉你.....以上种种暴漏一个问题,当今职场充满变数而且不可预测,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而如果是在民营企业,就需要对自己职业价值保持永远警惕。
毕竟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职场,选对一条路,可能可以少奋斗10年,选错了,轻则事倍功半,重则抱憾终生。
此时,换岗、闪辞未必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表面是源自工作上的不如意,更多的是为将来更远的路做打算。尤其是刚出道的新人,对自己迈出的第一步选择保持谨慎是可以被理解的。
二、次要原因
相比老一辈,年轻一代面对困难更容易退缩,同时浮躁功利心也更明显。经常听到年轻人抱怨:“70、80后把各种岗位几乎都占据了,90后、00后去做什么?”、“上班不开心,工资低,还受气,没尊严”……
不过据我所知,几乎所有岗位都有新秀,正在做70、80后的老板。如果一时摆不正心态,不妨给自己放个假,把心沉淀一下,然后重新出发,反正短时间内也饿不死,心态好了,路自然慢慢也就宽了。
另外,只要是年轻人,都会或多或少带有狂傲不羁和自负藐视,尽管这些都将在未来,留在每个中年人身后的脚印里。
三、年轻人的觉醒
由于年轻人的换岗闪辞,导致现在社会对90后最大的误解就是,他们都很有钱。当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听话了,而是年轻人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懂得拒绝公司的忽悠与冷漠:给1份钱,干3个人的事,还要想6个人的东西,然后被教导年轻人要多锻炼。有时候连干通宵,隔天问都不问下,继续催你干活。
另外,对于喊口号、有传销倾向的公司,赶紧走人就对了,因为在这只会无端消耗年龄,如果把年轻的从业优势给了这种不靠谱的公司,那么当几年后选择离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只有一些销售技巧和经验,而失去了年龄优势,如果想要放弃原来的低台阶职位就难了,如果你想转型做一个靠得住的行业,那毅力考验就来了,例如家庭压力,精力渐少的困扰。
所以,对工作要求高是正确的,但前提是举备匹配目标的能力,避免眼高手低。
年轻人在挑剔工作前,先用精力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先学一门好技术,而后寻求个人能力的T形发展,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职业规划,最好不要走一步看一步,毕竟太被动了。在排斥不好选择的同时,也一定要为好的选择而努力。毕竟,全世界除了你父母,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
裸辞闪辞的鼻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五柳的诗写的真是洒脱飘逸,后世对其田园诗风的评价甚高,但是论起现实生活,他确实就是个不爱上班的“大废柴”。
历史记载,陶渊明在当县令时,由于别扭接待上级的工作,头也不回抬脚就走,顺带撂下一句硬气话:“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又郑重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表示辞职,至此,他才任职了大约80天。
归隐后的陶渊明只能住在茅屋里,没了朝廷的俸禄,加之一场意外的大火还把他的家当烧了个精光,由于不擅长干农活,即便辛勤劳作,家境还是较为困顿。
不过也算比下有余,陶家至少有口饭吃,还常常自己酿酒喝。相比之下,大清官海瑞的孩子老婆才真心命苦,活在富饶的大宋王朝下,一家人不是饿死病亡,就是因婆媳不和被赶出家门,尽管这种困苦并不是海瑞裸辞的缘故。
在此,无意于吹嘘裸辞闪辞的好处,只是想分享一句话:
如果一个人能将爱好过成常态,那么得到的快乐就会更多。只有灵魂渐渐丰盈饱满,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有趣。追己所爱,方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