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和我们熟悉的数学、物理学一样,有它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自己的术语、研究方法,以及最重要的思考方式等。经济学的主要魅力之一,就是它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有用的、有趣的思考方式。
经济学家是科学家
是的没错,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物理学家一样属于科学家,只不过经济学家不使用试管或望远镜来工作。但是经济学家的研究方法和一般的科学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先提出假设,再观察、分析数据,最后证明或否定原先的假设。
有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家很难像其他科学家一样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再实验室让各种物体下落以验证他们的理论。但经济学家想要研究通货膨胀,绝不可能去操纵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因此,经济学家只能从历史中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获取实验数据。
和一般科学一样,经济学通过提出假设来简化问题,使其更容易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中思考本质。就像物理学家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时,往往假设所处环境为真空,从而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而使问题得到简化。但面对不同情形时,科学家们必须使用不同的假设,如自由落体实验,当下落的物体是羽毛的时候,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就不能再使用真空的假设。在经济学领域,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让经济学家提出不同假设的关键,因为在经济中,许多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时刻在变化,比如铅笔的价格,往往几年才略微变动一点。因此在研究短期经济问题时,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价格变动不大甚至完全不变。但在研究长期的问题时,经济学家就必须假设价格完全是可变的。
经济学家也使用模型来了解世界,但和一般的实体模型不同,经济学家通常使用数学模型,也就是图形、图标、方程等东西。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
经济学家是政策顾问
经济学家除了需要通过科学方法来解释世界上的经济事件以外,也需要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经济决策。因此,当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世界时,他们是科学家,当经济学家试图去帮助改善世界时,他们是政策顾问。所以经济学家们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一种是实证表述,即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另一种是规范表述,即描述世界应该要怎么做。当我们在判断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是否正确时,首先要辨别出他在使用哪一种表述。而另一方面,我们关于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观点直接影响了我们关于应该怎么做的判断。因此,经济学家们的两种表述虽有本质区别,却又彼此关联。
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往往需要经济学家的建议。这些经济学家可以是来自外界的第三方智库,也可以是就职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专家。无论是哪一类经济学家,他们对于政策制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须权衡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听从经济学家的意见。因此我们经常会看见经济学家的建议不一定总是被采纳。
经济学家的意见也会有分歧
经济学家们给出的观点并不会一致,更多的情况是,他们给出的观点存在分歧甚至完全相互矛盾。萧伯纳曾嘲笑经济学家们:“如果让所有经济学家围坐在一起,他们不会达成任何一个共识。”
造成经济学家们意见不一的原因主要有2个:1.所认同的用于描述世界运行规律的实证理论不一致。比如,经济学家们对政府应该向家庭征收所得稅还是消费税看法不一致,支持消费税的人认为这样会鼓励人们储蓄,从而使更多资源用于投资和再生产,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而反对的人认为人们不会因为消费税就大大提高储蓄率。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两派经济学家关于税收对储蓄的激励程度有不同的实证观点;2.不同经济学家的价值观不同。当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顾问建议人们怎么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类似公平公正的问题,何为公平?何为公正?在面对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情况时,答案往往并不明显,每个经济学家心中的量尺都不完全一致,因此他们有时就对政策制定有不同的见解。
如果经济学家们总是各执一词,任何观点听上去似乎都头头是道,那我们到底该听谁的?事实上,经济学家们分歧并没有那么大,他们在许多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
结语
对于作为业余学习经济学的人,笔者认为学习经济学最有趣,也是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这种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而另一方面,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因此对于经济学家们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产生的分歧,我们还是要用理性、包容的心态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