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条报道,中国的离婚率连续上涨15年,2017年的离婚率达到了33%。
是不是惊讶于这个数据?
但我可以更确信的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一边抱怨当初瞎了眼,一边却选择默默忍受的人。
若问:离婚率连年走高的原因?
众人给出的答案有两个:
社会发展快速 影响婚姻的变量在增加
社会舆论环境更开放 离婚更加自由
随声附和是为盲从,一知半解是为盲信。
这只是表象,何不看看内因:已婚人士为何会选择离婚?
会选择离婚的原因无非两个:
选择了不合适的结婚伴侣
婚姻没有妥善的经营
为此我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写两篇文章,一篇关于择偶方法,一篇关于婚姻经营;
希望能给正在寻找伴侣或者已经拥有伴侣的你们一点启发。
论择偶的正确方法
想知道择偶的正确方法,就必须知道两件事:
第一件:什么样的人会相互吸引?
第二件:相互吸引的人,是否存在隐患问题?
什么样的人会相互吸引?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早在2004年就给出了答案。
大多数的人际吸引可以看做是利益的交换。
利益可以是金钱和物质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事物,比如赞美、地位、信息、性或情感支持。
而我们最喜欢的是那些给与我们最大回报,而只需要我们付出最少成本的人。
埃利奥特.阿伦森将其称为:吸引的回报理论。
而吸引的回报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强有力的回报来源:
接近性
当两个有同样吸引力的个体,他们能给于的回报是一样的,
而相较于远的个体我们更容易被相近的个体所吸引。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结婚对象多为自身居住所在地的周边地区。
相似性
当两个个体发现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态度、兴趣、价值观及生活经历时,这两个个体往往会相互吸引。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和自己有相似年龄、种族、社会地位、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结婚。
自我表露
当两个个体相互表露彼此的秘密,将传递出信任,那么他们间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
秘密是私人的,、非同一般的事件,因此告诉某人你想与他分享一个秘密,自然而然会使他拥有特殊的地位。
外表吸引力
两个素未谋面的个体,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被相貌较好的个体吸引。
大多数人反对以貌取人,但对“以貌娶人”却无从辩驳。
“长相决定了我是否与她接触的意愿”这话也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而研究表明:男性更容易受到外表吸引力的影响。
吸引的回报理论无疑是重大的发现,但它并不能解释,会选择开始交往的所有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浪费时间和看起来“高不可攀”或“配不上自己”的人进行交往。
这是因为期望价值理论的存在。
人们通常会将另一个人的价值(外表、智慧、兴趣和才能等)与他对成功人际关系的期望(其他人会被我吸引吗)进行权衡,由此决定是否发展一段关系。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会与我们认为最有吸引力且很有可能也会喜欢我们的人加深交往。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一生中唯一的合伙人,他在演讲中提到了爱情,他说:
我非常幸运,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这个道理对于爱情亦是如此。
找到好配偶的唯一最佳方法是你首先必须值得拥有好配偶,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好配偶可绝不是傻瓜。
美国的杰明.富兰克林无疑是值得敬佩和仰慕的人。
他在担任州长期间到过伯利恒,当地年轻男女的婚配都是有男子的长辈们以及管理年轻女子的老年妇女商量决定的。
由于他们的长辈都对年轻人的家庭、性情脾气都很熟悉,所以平常男女双方都是同意他们的决定。
而富兰克林曾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如果婚姻不是他们自主选择,他们当中可能有人会感到不满。
而他们的回答是:就是让当事人自己选择,他们也可能会感到不满。
富兰克林深思后,觉得这话也不无道理,赞同了他们的做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门当户对”的观念。
从某种理论上说,物质条件、社会地位会影响思维方式,而拥有相同的物质基础、社会地位的年轻人,往往会有共同的态度、兴趣、价值观及生活经历甚至是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相同的观点、思维方式,在婚姻中的地位是排在首要地位的。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和睦的夫妻都有着相同的态度、观点看法、政治理论、宗教信仰。
如此看来中国这个古老的观念也并不是不正确的。
但为什么这观念往往会受到现代年轻一辈的诟病呢?
根本原因在于,物质条件、社会地位只是能影响思维方式,而并不能决定思维方式。
在现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许多的年轻人,往往有着不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思维方式。
因为知识决定思维方式,是不变的真理。
因此适用于现代择偶的观念应当是原有门当户对的再拓展:
具有相同态度、兴趣、价值观、生活经历甚至是共同思维方式的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相互吸引的人,是否存在隐患问题?
吸引的回报理论有四个强有力的回报来源:相近性、相似性、自我表露、外表吸引力。
我们不难发现长得美貌的女子,往往更容易找到心仪的伴侣,而相貌丑陋的女子常常处于置若罔闻的境地。
上文提到,男性更容易受到外表吸引力的影响。
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对于大多数男性,外表吸引力成了他们择偶的决定因素。
而对于大部分女性,可以说决定着她们择偶方向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实力,其次是才华和能力,再其次是外表吸引力。
男女双方择偶的决定因素不同,这非常正常,因为这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普遍社会现象的必然结果。
但它们却为婚姻的维持造成了安全隐患。
因为维持婚姻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相似性,而大多数年轻人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态度、兴趣、价值观、生活经历以及思维方式才是一段婚姻能否长久的关键。
试想一下,一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夫妻,能将一段婚姻长久的维持吗?
由此看来,要想能有一段长久美满的婚姻,我们在择偶时,考虑相似性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首要应当考虑的。
吸引的回报理论的错估一
男生间有一种思想在蔓延:
到结婚前的追逐付出都是投入,结婚后才是收获。
换句话说,大部分男生前期对女生的百般讨好,只是为了得到。
这就导致了女生对男生的回报理论形成了错估:
会使女生认为,只要选择和他在一起,就能永久的享受这样的回报。
而反之,前期男生的无私付出,给女生形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女生容易理所当然的以为,对方对我好是应该的,而我不必为此付出。
男女生的反差想法,给之后的婚姻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
试想一下,有谁愿意无条件的永远对另一个人好呢?
热恋的荷尔蒙几个月就消退了,剩下的只能靠亲情和习惯来维持。
可当男生态度的转变,女生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可由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存在,大多数内向和自尊心强的女生会选择改变思想来使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
因为当她们在婚前、婚后出现反差而处在认知失调状态时,她们要么做出行动的改变(离婚),要么做出思想上的改变(注重对方的优点,而淡化忽略对方的缺点),而做出行动上的改变会威胁到她们的自尊。
而不得不说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迫于双方家庭的压力,也有可能因为怀孕有了孩子而不得不将婚姻进行到底。
最后剩下的那部分才会选择离婚,可是即使只有这部分人,离婚率依然居高不下。
所以在最开始的交往中,就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充分而必要的。
难道人与人之间,不本应该如此吗?
吸引的回报理论的错估二
有一种现象,不论男女,敢说90%以上的人都会这样做。
在交往对象面前总是只表现好的一面,而收敛、隐瞒不好的一面。
还有一个词很新颖,是“人民的名义”里面学来的,叫“人格美容”。
穿衣打扮,化妆美容常听到,而人格美容却甚少提及。
人格美容和认知失调理论一样,虽然常常不被人注意,却实实在在的普遍存在着。
男女双方在接触和交往中,往往会展示最好的一面收敛不好的一面,
甚至是表现出自身不具有的品格来增加真身的吸引力。
然而说到底,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品格。
真正的品格是长期形成,与自身相容的。
伪装的品格,是难以长久维系的。
这就导致了,总是会有很多已婚人士出现这样的指责:你怎么会是这种人。
所以应对在交往对象面前表现良好的一面,甚至是进行“人格美容”的人。
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着急结婚,
各自给对方一个观察,了解的机会,对对方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最后做个总结:
第一、我们在择偶时,考虑相似性是不可或缺,甚至是首要应当考虑的。
第二,最开始的交往,就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充分而必要的。
第三,结婚需要长时间的交往接触,给彼此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对彼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