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恒在济宁—金石学大家黄易访碑济宁240周年纪念展》在济宁市博物馆开幕。故宫黄易金石学研究科研课题学术交流点授牌仪式同时举行。
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大业,号小松、秋盦,又斋堂秋景盦、小蓬莱阁等,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后移居山东济宁,官至运河同知,为清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240年前,黄易为官运河,举家由杭州移居“运河之都”济宁,在这片人文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一住就是25年。期间,其母梁瑛去世于济宁,长女黄润归适济宁李家,黄易本人也病逝于济宁运河任上。从一个从九品小官到正五品运河同知,黄易一直寄情济宁。其学术、艺术上的成就更为世人所重。在济宁任上,黄易遍访遍布邹鲁地区的汉魏碑版石刻并实施保护,让沉默荒野、散布民间的碑刻、画像石等重见天日,为后世所知。
据《小蓬莱阁金石目》的记载,黄易收藏的汉魏碑刻拓本共203种,其中“汉石刻”179种(含砖文10种,瓦文37种)、“魏石刻”18种、“吴石刻”6种(含砖文2种),几乎涵括了已知乾嘉时期遗存、出土的所有汉魏碑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对嘉祥武氏祠汉碑及画像石、曲阜《熹平二年残碑》等汉碑、邹县四山摩崖刻经等一系列汉魏碑刻的发现和研究,为世人所重,也笃实了“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画甲天下”的美誉。
此次展览,展出了黄易生平事迹及其金石研究成果。一张张拓片,一段段文字,让观者置身黑白墨色中,透过昔年黄小松的人文之旅,感受“文化济宁”厚重的历史,绚烂的文明。(郭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