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管理的话题,大咖们已经做过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比如成甲写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我仅仅是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做出一个自己对“知识管理”的小结。
什么是知识管理?
如果说管理是“调用资源,有效率有效用地达成目标”。 知识管理的本质应该就是——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
年薪10万和年薪100万是有区别的,同样学知识的效率也是有区别的,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需要用到知识管理的方法。
接下来从四个方面谈知识管理:评估、收集、提取、输出。
一、评估
1.为什么是功利性原则?
用和菜头老师话来讲,“不计成本、成败利钝的追求知识,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调整行动,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2.学习也是一种投资。
现在能使用多少认知资源?学习新领域需要投入多少认知资源?将收获什么?是不是马上能解决你的问题?还是将来或许会用上?这都是非常有必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现在工作的很繁忙,可以调配的认知资源很少,就没必要去学那些未来很长时间才可能有产出的知识,毕竟眼前的问题更重要。举个栗子,别人要考托福、出国而学英语,因为英语是对他而言是刚需,或许对当下的你并不是。
如果认知资源富余,那用来学习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技能总比浪费掉好太多。切记不能“不假思索地贪多求全”,读了很多文章,学了很多概念,但生活照旧,那只是为了缓解你的“知识焦虑”而已。解决办法就是“以慢为快”,把80%的资源投入在一个领域20%的精华上,学更少但更好。
二、收集
1.可靠性原则
如果学到假知识,它们就相当于认知负资产,不但亏了投入的成本,还得给它付利息。前几年的各种养生热潮,绿豆治百病、生姜治百病、保健品养生,部分老百姓花时间、精力去听各种大师讲座,花钱买各种保健品,亏了钱,还吃出问题,认知负资产的危害可见一斑。
什么知识才可靠?一手知识。
一手知识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这里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当顺流而下,离源头越远,支流越多,混入的杂质也就越多。当一份知识掺入了太多杂质时,恐怕只能勾兑成鸡汤了。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73的时候,与合作者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共同发布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他发现象棋大师的长时记忆中有5-10万个棋局组块,他推测这需要花费十年的时间。
1976年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象棋大师的研究,并且和他合作发表论文。
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一篇论文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中文名称:《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K. Anders Ericsson, Ralf Th. Krampe, and Clemens Tesch-Romer)这是一手知识。
2.局限性原则
单一个知识不是万能的,如果你对某个知识理解透彻,那么就能认识到其局限性,知道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
牛顿定律能解释很多宏观物理学的现象,但却没办法解释微观世界,这就是其局限性。
3.如何收集更高效?
a.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 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以及老外对你的发音口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b.不要从第一页开始从头读到尾。
《如何阅读一本书》介绍过四个阅读层次,最高级的阅读技巧就是主题阅读,选定一个主题,从相关的一堆书籍里找出对该主题的相关论述,其余内容忽略掉,这种阅读技巧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用更少的成本解决问题。
c.使用费曼技巧,如下图
以教为学,输出倒逼输入是最高效方式,知识管理就是为了高效的解决问题,一个很实在的技巧。
三、提取
1.为什么要构建知识模型?
因为人脑更乐意接受结构化的信息,能记得更牢。简单理解,从口袋掏100张一块钱和掏1张一百块钱哪种方式更省事?把散乱的网状知识点聚合成系统性有条理的知识模型,让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更省力。
2.怎么构建模型?
a.大量看模型
比如关联模型、树状模型、序列模型、数据模型……拿来就用,比如树状模型可以用于写总结汇报、写作、整合知识点等等。
最常见的知识模型就是“概念”,把概念背下并深入思考,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却极其重要的知识模型,有时一个“概念”自成体系,一章书的内容围绕一个概念展开,把概念吃透很重要。
b.自己尝试模仿
自己也可以创造模型
c.强迫自己写本书
写书最重要的就是罗列大纲,一本书看大纲就知道作者思维条理是否分明,通过训练可以提升自己的结构性思维,进而提高对知识的整合提取能力。
3.新知识联系旧模型
学习新知识时,尽量把它与旧模型相联系,一个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是用到提取更高效。如果新知识无法与旧模型相联系,那就想办法创建新的模型。
三、输出
1.对他人有用原则
一开始就说过,学习也是一种投资,投资就要有回报,想要获得回报要对他人有用,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别人才会购买。如果现在你生产一个大哥大,需要花费多少成本?生产出来了之后别人需要吗?有利润空间吗?
2.输出方式有: 内容、技能和决策。
a. 输出内容
写作和演讲的确是常见形式,但除此之外,知识的输出有非常多的形式:
比如产品设计新思路的PPT、开会时提出的一个新观点、两个人之间有启发性的谈话,哪怕吃饭时的一个段子……你可以用很多形式输出不同的知识。
b. 输出技能
知识也能转化为技能,比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的上升,你更加知道如何搞定某类客户。
c. 输出决策
很多人听完课以后,决定投身某个领域。刘备见完诸葛亮,决定三分天下,这也都是知识转决策——投资者做最多的决策,所以他们学习也最勤奋。
总结:学习也是一种投资,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学习,如果做明知没有回报的投资,那就是在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