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对乙说:“如果我送你一只鸟笼,并且挂在你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我保证你过不了多久就会去买一只鸟回来。”
乙不以为然地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是不会去做这种傻事的。”于是,甲就去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挂在乙的家中。接下来,只要有人看见那只鸟笼,就会问乙:“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死了啊?”不管乙怎么解释,客人还是很奇怪,如果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
最后人们开始怀疑乙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乙只好去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
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它让我们意识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惯性思维。
01
昨天我遇到了一位好客户。
这位好客户到我们银行取钱,可是卡里的几万块钱试尽了所有的方法就是取不出来。他到楼上找我处理,我这边凭借投诉经验已经做好了客户要大发雷霆的准备。
可是他居然没有,还很和气的对我说:“姑娘,我真的很着急用这笔钱,下午要给对方公司打款,请帮忙想办法加急处理。”
因为我面对的投诉客户通常都是易怒、霸道、喋喋不休,突然碰到客客气气、不发火的客户,真是让我受宠若惊。
我忙把客户的电话记好,然后告诉他,一旦业务正常,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他过来取款,但是下午我们还是无法操作。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没有上班,客户就来了,我的同事马上联系上级行,也没有好的处理方案,我再次预感客户要大闹一场。
然而客户依然什么也没有说,只提醒我到时给他打电话就走了。
当天下午客户突然给我打电话,大概的意思他的钱可以取出来了,他后来又跟我说了一堆话,说的很急我真的没听清,据我以往的惯性思维,我都不用听就知道他一定在诉说自己的不满。
然后趁他停顿的空隙,我问他:“先生,由于系统的原因对您业务造成不便深表歉意,请问您有别的要求吗?”客户说:“没有。”我们就挂断了电话。
可刚放下电话,客户的电话又打过来了,我心里一惊,完了,一定是客户反悔了,终于要发起投诉了。
我一接电话,对方就说:“姑娘,我的意思是我的业务可以做了,是因为我开通了××支付,如果你们再遇到此类的业务,可以直接让客户开通××支付,这样便于你们业务的发展。”
挂掉电话后,我就不淡定了。说真的,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只要来投诉的客户都是向我提要求、诉不满,还没有遇到帮我解决问题的客户。我还误解他的好意,原来这就是我在服务工作中的惯性思维导致。
细思极恐,如果这样的惯性思维无意识的进入我的人际和生活,觉得都是来者不善,这也太恐怖了吧!
惯性思维的一大危害就是容易让人犯经验主义错误。
02
记得有一期《奇葩说》,辩手胡渐彪说他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都四十岁了只有工作,也没有女朋友,觉得好可怜。
他在辩场解释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今天我用工作填满生活,朋友觉得我很苦,可朋友不知道我有多快乐!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知道,我们多难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这句话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朋友用惯性思维判定他的生活惨,可朋友却不知道他自己却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使命感。
我有一个同学是官二代,他曾跟说过一件让他很内疚的事情。
从小到大他家里门庭若市,求他父母办事情、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他大学毕业后,突然一位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来到他家里找他。而我的这位同学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同学之情,而是他的这位高中同学来一定找他来办什么事情。
在家里他招待了这位高中同学,周全、礼貌、客气,但也处处保持距离,他心里总在揣测他的同学到底要找他办什么事情。
后来高中同学坐了一会儿,就走了,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他。后来听别的同学讲,这位高中同学是怀念他们一起的高中生活,去找他叙旧,结果感觉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亲切,还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冷漠,让他很伤自尊。
我的这位同学之所以有如此想法,显然是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耳濡目染,惯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家庭教育中,家长就经常会被惯性思维蒙蔽,总是教育孩子以成年人的视角处理问题,其实这样反而破坏了孩子自己对待世界的那份创造和纯真。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和陈宫为避免暗害而出逃,来到朋友吕伯奢家中避难。后来听到吕伯奢在后院磨刀,并听到了他家人说:“把它绑起来杀了,怎么样?”曹操下意识认为他们要杀了他,便把吕伯奢的一家杀了。
后来看到地上有一只猪,才明白杀错了人。这场悲剧就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惯性思维所致。
我们反复重复一种思维模式,经历一种社会环境,即使后来客观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观也依然经验代入。
某些惯性思维的“绑架”,不仅会让你真的无法理解、尊重、信任别人,还让你极端偏执,自以为是。
03
我们都学过《曹冲称象》,年幼的曹冲在大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想出用石头装船的办法,令大人们啧啧称奇,我至今也很敬佩这位古代最聪明的小孩。
但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见,有少年竟然批评曹冲的行为愚蠢!因为曹冲称象的时候,有很多士兵在场,让士兵们代替石头上船就行了,何必来回搬运那些笨重的石头?
且不论当时曹冲是否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可怕的是我们从未质疑过他的聪明,因为历史书上就是这样记载的。
盲目,是惯性思维的产物。
其实我们在遇到一些事物的时候多开一些脑洞是很可贵的品质。它需要“逆向思维”,包括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由一点到多点或多面、由此及彼、由果推因,进行多维度深度思考。
当我们做某事时,知道惯性思维的运行,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则说明正确可靠。
在古罗马的竞技场上,奴隶们正在用生命拼刺刀、斗野兽,供周围的奴隶主们休闲娱乐。而奴隶们也早已经习惯于被禁锢的命运,只有奴隶斯巴达克斯不屈于这种命运。
他做了什么?他挑战了奴隶制,成为了一名影响世界的伟大英雄。
我们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对机器大生产痴迷不已。哲学家梭罗做了什么?他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与世隔绝,写了影响世界的名著《瓦尔登湖》。
书中说:“可怜呐,人类最终沦为自己工具的工具。”他就能够摆脱惯性思维,真正的保持清醒。
女孩莉斯.默里,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父母吸毒、患艾滋病,在学校她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是同学们嘲弄的对象,所以她惯性逃学,偷东西,捡垃圾,流落街头。
我们用惯性思维去想,这样一个同学怎么会和哈佛大学扯上关系呢?她却在一个契机向命运发起了挑战。
她重返高中,准备考大学,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痴心妄想。她无家可归就在地铁里、走廊里学习、睡觉,用了2年的时间完成4年的课程,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采访时她说:“我就要证明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偏见是错的。”
思考和理性是一对合作伙伴,一个人两者都弱,就会被惯性思维牵着走,平庸一生。而两者皆强,就会冲突四起,往往伟大的成就和大天才就产生在激烈的冲突之中。
挑战惯性思维,它是创新时代的标配,多元时代的必备,放大来看它何尝不是时代进步的推手,藩篱命运的武器。
04
同为逆向思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逆袭成功,有的人却一败涂地呢?因为成功的人会利用经验知道哪些符合逻辑、可行,而哪些不可行。
所以,最高级的逆向思维是不自由的。
但我们不可否认,很多惯性思维是我们的祖先能在险恶的原始社会中存活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我们依赖它们得以认知世界,成长生活。
其实无论惯性思维,还是逆向思维,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就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
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运用得好就是长处,运用的不好就成了短处。
我们既要谨思从众心理,也不钻牛角尖。
康德说:“我们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包括看自己和他人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任何一种思考的经历都会转化为精神的财富。
前段时间“油腻”一词,火爆朋友圈。其实真正能让人不油腻的不是胖瘦更不是手串,而是思考。
德谟克利特说:“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标志着你是深思熟虑的人。”
我们要去追求的是那份深思熟虑之后去粕取精的委婉。
我是有故事的李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