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易公开课《何时该听从专家的意见》
我的评论:既要听又要保持质疑、管理异见,说实话,很难办,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多数人选择相信专家是最经济的做法……
关于药品测试先是雄性动物、再是男性,不关注女性,导致有的药女性服用没用或有副作用,这个说法倒是第一次听到……
2.采铜老师#每周荐书# 《我书架上的神明》
艾晓明教授不仅推荐了自己受益最大的一本书——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更讲了一些隐秘的不为众人所知的阅读技巧。在大多数人眼里,阅读一本书最主意的是能提取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理论要点,但是她却发现,仔细推敲一本书的细枝末节更是大师们所信奉的方法。所谓细节是魔鬼。通过对书中细节的研究,才能深度了解作者的用意和巧思,其独具匠心之处,而如果只是关注到故事梗概或中心思想,那么那些鲜活奇妙的东西就被忽略掉了。这也是我自己目前精读好书时的一个做法,仔细去拆解书里的细节,然后分析这些细节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艾晓明提及的阅读方法:
1)关注小说中的事实细节
2)用直接的身体感知去读(脊椎骨)
3)关注表达风格上的特殊细节(字体、标点符号、分段等)
4)比较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发现细微差异
5)朗诵
6)通过了解作家如何阅读来学习阅读的方法
我的评论:嗯,既要抽象提炼概括,又要关注细枝末节,这才算是真正读懂了一本书。就像看电影,大多数人都能讲个故事梗概,仅仅注意演员的台词和表情,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关注每一个画面的构图、灯光、镜头、服装、配乐……两种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差距可以说是数量级的,也只有后者,才算是看懂并欣赏到了一部完整的作品。
3.L先生分享了《决断力》里一个更好做出决策的方法:WRAP模式
W.拓宽选择空间:避免框架效应,多问还有没有什么选择?
R.检验假设:说不定自己的前提都不对额!要主动寻找反面信息和相反论调。
A.决策前留出距离:别急作出决策。
P.做好出错准备:心理准备+应急预案。
我的评论:正好下午活学活用了一下,不错,虽然目前没有推翻我的一个决策,但可以肯定地说想得更透彻、头绪更清楚了。尤其是前两点,特别值得注意,因为有时我们真的是自我欺骗而不自知,遇到不同意见不是理性分析,而是争辩甚至进一步固化了已有观念,仔细想来,不由得一身冷汗。
4.关于专才和通才。
我的评论——喝了两杯纯胡扯:通才,如果是一项突出加多项通熟,那就不是通才,而是专才基础之上的人。
那为什么专才与通才说不清道不明?为什么通才就是很牛逼?哈哈,胡扯一下,因为“量子纠缠”?当某件事需要某个人单独某项能力,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或需要到其它能力属性,尽管这些能力事不相关、距离很远,但越多领域的能力无疑是一种加持……
5.为什么红酒味道不同?a.不同酒庄由于土壤、朝向、坡度不同导致葡萄味道有差别;b.发酵不同;c.十几种橡木,加上不同的烧烤方法,再和多种葡萄酒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上百种可能的风味,这就是红酒不同口味的由来。人们去酒庄,除了品酒、结婚,还能干啥?
我的评论:可以去拍电影,取景。历史悠久的酒庄,还可以直接拍纪录片,也可以去写一本有关酒的书……
还可以组织饮酒比赛……
还可以组织选美比赛,美酒与佳人,从来不分离……
6.我的评论:人际关系里有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放下你的自我,去满足别人的自我。
7.指纹不能作为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