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个题目来源于邓丽君的歌《千言万语》,这个歌很久就在听了,而且时不时也在听,没有什么感触。突然有一天,走在路上,脑子里闪出歌词: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它围绕着我。
倒不是真的有忧愁围绕着我。我只是在想第一句的不知道为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么一句歌词呢?而那天,突然明白了这句不知道为了什么歌词了。脑子里一直在想,这第一句歌词太棒了,看似没什么意思的歌词,却有很有趣的意思。
有时候,思考会突然出现那种不知道为了什么,突然就明白了。走在路上,反复念叨着这句歌词。然后在思考,到底为了什么?结论是没有为什么,没有什么可以说出的理由,就是那时候有所感悟。
那时候,对《千言万语》突然出现的感悟带给我一个问题。
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歌?而又怎么看待唱?
我很讨厌矫揉做作的唱歌方式。或许同一类型的歌曲,不同的歌手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这种民歌传统,俗称小鸟嗓子。很多人唱得我都很喜欢,像老辈的郭兰英、郑绪岚都好听。而且我儿时也听过邓玉华随煤矿文工团来我们这里现场唱过,作为中国人,其实不排斥这种唱法。但有一个人让我开始有些讨厌这种唱法,就是:张也。
中国建国以来,一系列的歌颂类型的歌曲。一代又一代的歌手出现,唱来唱去的。而已小鸟嗓子的方式唱的那种歌颂式歌,是历来的传统。不过,张也这样的唱《走进新时代》我听一次难受一次,太难听了,自此开始讨厌张也唱的歌。
不过偶尔一次,我听了一个钢琴独奏版本的《走进新时代》,就是纯粹的旋律,而没有唱。当时我就惊呆了,原来这个歌的旋律真的不错,作者真的很认真写了。但我再去听张也唱,依旧感觉不爽。张也……我说句不好听的,我真的讨厌她的唱。感觉中国在量产一批这种小鸟嗓子歌手。
歌的题材也是,这种歌颂祖国之类的,不管旋律还是歌词,矫揉做作的太多,呵呵(苦笑),估计不少就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才有的这种“创作”。创作歌曲的人,真的感激祖国吗?而唱歌的人,真的感激祖国吗?
但歌颂祖国的歌曲,这种题材,真的那么恶心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听胡松华老师唱的《赞歌》那太好听了,我听过很多遍,各种版本。最近听到,在演唱当时,82岁高龄的胡松华老师再唱一遍《赞歌》,我都感动的泪流满面了。太经典了,经典就是经典。
而与《赞歌》同一时代的,像《长征组歌》里面的。别人翻来覆去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听着就让我起鸡皮疙瘩,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还这么“喜欢”这个歌的,那种调调还有谄媚的感觉。或许也受一些父母的影响,因为我父母就拿这个歌当笑话,记得有次吃饭的时候,我妈一本正经的学“用兵真如神”这句,还学动作,然后他俩就哈哈笑,我当时很囧,压根就不知道他们唱得啥,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就这句,我这没完整听过这首歌的人,这一句是忘也忘不掉了。
感觉上《赞歌》和其他让我感觉恶心的“歌颂类”歌曲,题材、旋律,和别的歌曲歌词差不多。但听起来差别就这么大呢?是歌手的问题?还是歌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