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人会给别人打标签,说这个人怎样怎样,那个人如果如何。用固定思维看待别人,觉得他眼睛里的这个人就是一直是这样子的,轻易的就给别人打了标签。
我先生给我的标签是,“懒癌症患者”,“不自律的胖子”,“一无是处的幻想家”。
朋友给我的标签是,“二胎宝妈”,“终身学习者”,“斜杠青年”。
其实这里涉及到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性思维,一种是成长性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说: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简答的说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事,他们习惯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的滴水不漏,堪称完美,被人称赞。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倾向于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对自己的能力发出更高级别的挑战,或许他们会挑战失败,但是他们不会气馁,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发起冲锋,直到胜利。
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因为想要保持目前的完美,止步不前;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进步。
所以,真正的聪明并不是保持当下的完美,而是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完美。真正的聪明要的不是当下的成功,而是不间断的成长。
成长思维
每个成功人士往往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更是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很多国际上顶尖的大企业,定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这种特定心理特征叫做“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总是羡慕他人的光芒而忽视了自己的力量,往往是错过了很多的机会之后,见识到了足够多牛人之后才会意识到"其实,我和他们差不多"。
相反,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有一种期待。他们反感宿命论,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通常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来感知进步。
过去几年,我参加过过几次马拉松赛事,这个运动教会了我一个道理:
起跑时,开始跑的慢的人,最后,却能取得优秀的成绩。有些刚开始卯足了劲跑步的人,很可能会遇到体力透支,或者中途肌肉损伤,不能将比赛坚持到底。
爱迪生并非从小就是天才,最终令他出类拔萃的是他的思维模式和不间断的努力;迈克尔·乔丹甚至在高中的时候被校队淘汰,但是后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一个神话。
我身边有个朋友,总会给自己的孩子定标签,说自己的孩子很笨,学东西很慢。当着别人的面也这么说,他的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笨,比别人慢一拍。老师讲的知识,其他小朋友一遍就会了,他需要讲2~3遍。打球也是这样,别的孩子教练教一次,基本上就领悟的差不多了,而他需要教练教个4、5遍。
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他们也是成长型思维的受益者。他们从不给孩子贴标签,他们不夸孩子聪明,不给孩子内心产生压力。他们夸自己的孩子很努力,夸孩子做一件正确的,事情的过程。他们用成长的思维看待孩子,宽容孩子,愿意陪孩子成长。美国科学家曾经做一些实验,那些被夸作聪明的孩子,反而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他们更害怕失败,他们怕失败了会影响他在别人心目中的聪明的形象。而那些被夸作很努力的孩子,相对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迎接新的挑战。
你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