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军训的这段时间重温了曹文轩的《草房子》。记得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小学,那时,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却也只是觉得好看,说不出来它到底哪里吸引了我。可是当我多年后重读,当我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好像亲眼见识了油麻地上的各种人和事,亲眼见证了在油麻地小学里发生的酸甜苦辣。
那片金色的草房子,承载的是桑桑的童年;是让秃鹤受到刺痛又重新证明了自己的舞台;是让纸月感到安心和快乐的归宿;是连接白雀与蒋一轮爱情的平行纽带;是秦大奶奶心系艾地一辈子的心血与一生的寄托;是红门落寞后的杜小康自始至终向往的梦想;是令邱二爷家的细马羞愧逃脱却又不舍离开的牢笼;是不同于校长桑乔的充满父爱的药寮。这些细腻而又隐秘的情感,是当时的我能够体会,却读不出来的。文字就是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它能用只言片语告诉我作者想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它能朴素简练的教给我何为真善美。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草房子》幼稚,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些围绕孩子们的书不如那些侃侃而谈的大著作,但其实它更贴近生活,更让人感触。不论是沈从文的《边城》,还是安托万的《小王子》,亦或是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这些书籍全都围绕着孩子讲故事,或者它压根就是一部为孩子们写的童话,但这些书的读者往往是拥有自己成熟三观的成年人,这类“儿童文学”书籍的身份并不能影响他们受世人追捧。
曹文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例如《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等,都是非常出名的小说,他的文字很简单,却又富有深意。只要在我开始读《草房子》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很入迷,不受外界影响的与书中人物同乐同苦,我始终认为《草房子》是不仅仅写给孩子们的儿童文学,更是写给大人们的“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