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见事贵于理明。处事贵乎心公。』
『恶,莫大于无耻。过,莫大于多言。』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修已,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德性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自家有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事事皆退一步想,当无忧恼也。』
觉悟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业文章俱草草,神仙富贵两茫茫。』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梁梦破,一身亦似浮云。』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中,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道行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聚时立得定,才是脚稳。』
『学道贵有品格,有识量。有品格无识量,不足旷超千古,犹无品格也。有识量无品格,不足砥柱中流,犹无识量也。品格识量既具,则不被眼关活计所局,时流习气所迁,便堪证沙门果。』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修行如驾上滩舟,暂歇篱时便下流。若不从兹勤努力,几时撑得到滩头。』
『佛法的事,要实行实作,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
因果
『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致,其实际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也。』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招恶果,故断恶因,恶因断而恶果无从而生。众生竟作恶因,至受恶果,受恶果时,不知自忏往业,又复更造恶法以为对治,则怨怨相报,经劫不息。』
四看
还有“四看”。这四看,其实也很有意思。看什么?
第一,大事难事看担当。遇到大事难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对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当起来。
第二,逆境顺境看襟怀。碰到逆境了,或者处于顺境了,这时就要看你的襟怀,够不够豁达,能不能承受得起。
第三,临喜临怒看涵养。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恼怒的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得失了,喜就是得,怒就是失,就要看你的涵养,能不能宠辱不惊。
第四,群行群止看识见。所谓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问题,就要看你的识见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去就去,该留则留。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这“四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很透彻的了解和把握。这些都是在更高的思想层面上来讲的。因此叫作哲理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