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故事来自书籍《在人生拐角处》,职业生涯规划类书籍。
第三篇,职业方向的选择困难症。
职业方向或者去留问题是我们在职场生涯中最常见的问题,而很多情况下也是选择的质量决定了之后的职业生涯的高度。有的人实现了华丽转身,有的人最后涅槃重生,而对有的人来说则是如坠入深渊。通常伴随着选项而来的是各种诱惑、人的贪婪、对选择后结果的恐惧,于是我们就只能干搓着手停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故事1:把选择的纠结逼到死角。
背景:徐莹,一直在同一家外贸公司做财务,待遇不错,30岁,有一个孩子,工作很安逸,却准备离职。在现在的工作上觉得内心成就感不足,感觉能力没有提升,价值感在减弱,想去更大的平台,但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发展。
徐莹问: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老板的推荐,原来的行业,平台更大,工作内容类似;另一个是朋友推荐的,转行去培训公司做组织管理,各有发展,不知道怎么选择。
实质:纠结的背后是贪婪,期望获得每份机会展现出来的优势和好处,也不知道最期望的职业价值是哪一个。
分析:对徐莹的五问。
第一问:什么样的工作算是有发展?——满足能力提升,满足成就感,工作环境好,薪水好,社交关系好。组织管理是做高端培训,可以接触到高层人脉,可以提升能力,但薪水不高;财务工作收入更高,稳定,环境好。
第二问:为什么会纠结选择?理想状态是工作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实际上报酬、稳定性、社会关系却又是考虑的因素。两个选择各占几点,要做取舍。
在这要清晰自己对每个因素的期待:分析每个选择里可以多大程度的满足以上的每一个因素,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第三问:清晰自己的期待之后,如果两个选项都不能够完全满足诉求,要如何做割舍?这里要很清楚的是:不是所有目标都要在同一个阶段实现,而是可以分阶段,现在的选择说明,目前阶段,什么最重要。如果需求还是占据着两个选项,那么还是需要挥刀做舍弃,看自己最终倾向于什么。最后徐莹的选择是希望在经济报酬和社交关系中有一个平衡。
第四问:最后问是否对两个选择都了解?在信息尽量完全的情况下,对两个职业方向进行量化评估,把所有的考虑因素都放进去,进行最终选择。
第五问:最终选择作出后,是感觉失落,还是心安?
结果:心安却不满意。
心安是因为找到了最能满足自己期待的职业价值,做出了选择。不满意的原因是一些附加价值让人产生了期待。比如人脉,然而人脉的结交,也取决与我们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价值。而失落是因为所有的诱惑和贪婪没法得到全部满足,要学会坦然。
故事2:叩问内心的声音。
背景:周翔,女生,30岁,通信行业大客户销售,离职状态。原来的工作做得还不错,离职是因为销售工作太影响生活,而且也到了职业倦怠期。想要追寻自己的梦想,目前有两个机会,创业公司企业管理和销售培训、独立培训师,不知道如何抉择。
周翔问:这两个选项各有好处,创业是自己一直想做的,条件也具备了,但真正想做的时候,又胆怯了。培训师也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希望能用分享的方式帮助他人,但培训行业环境好像不太好,怎么办?
实质:没有看到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关于可选择的方向,意愿度如何?比如挣钱是为了买房买车结婚,但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如果是,你是否准备好了全心全意兑换出相应的资源和能力了?这些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只要某个还不错的机会和自己的某个欲望相关联就会沉陷进去。
分析:要绕过现实看到梦想。先不去纠结如何选择的问题,而是确定自己希望未来的生活、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比如周翔喜欢自由,那么就和独立培训师的状态对应上了;希望有个和谐的团队做感兴趣的事情,一起成长,那么创业团队可能就具备这样的特质;获得尊重,和智慧相关,那么讲师可以满足这个愿望;当一个个词汇和愿景串起来的时候,梦想就浮出水面了:通过助人的方式实现自由和智慧的状态,赢得别人的尊重,还有不错的收入。
如何做?
让梦想落地生根。
这一步将梦想和现实情况关联,于是周翔看到了目标:做一个个人成长方面的培训师。接下来就是去找这样的组织或团队就好了。
这个年代,谈梦想似乎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都陷入到了一个个生活和工作的“局”中,被它们推着不断进行着一个个地循环,直至听不到梦想在内心呼唤的声音,于是一到要选择的时候就不知道要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梦想的魅力在于实现之后的充实感和价值感,以及可以持续拥有的满足感,这种成长性是任何欲望都无法比拟的。学会叩问内心的声音,才会抓住那稍纵即逝的光芒,抓住了,绽放了,我们就是幸运的。”——赵昂
周翔后来没有马上去实现她的培训师梦想,而是在咨询还未完成就跑去实现她十年前环球旅行的梦想了,她说,出发的那一刻,她感到安心而喜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
下一篇:分享关于在兴趣和生存之间“撕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