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们要好好收藏 文:程琳琳 | 图 Behance
这个话题可能要从生物学的“多巴胺”说起。最近忙成狗,但有一个观点一直提醒我——“人类在脑内分泌的多巴胺所导致的重复行为,其实和一只小白鼠也没什么差别,白领敲打下键盘,流水线工人固定工位,机械重复一个标准动作,而只是老鼠重复的是按动电钮。”
——利维坦安
所以,可能忙成狗的我们只是计件小白鼠呢?讨薪小白鼠呢?
首先,关于对中产阶级白领们的处境探讨从来不是个新现象,新话题。
1951年,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将办公室职员与中产阶级联系在一起,而六七十年之后,这群坐在开放式办公室里敲打着MacBook键盘的都市白领们渐渐明白,自己重复机械可替代的工作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工人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斯金纳关于操作性反射作用的实验,实验是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关在一个迷箱里,箱子里有个操纵杆,按下之后获得食物,而食物就是一个刺激物,强化了它按动操作杆的行为。这个强化理论扩展到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人们慢慢明白只有钞票才能换来享受,于是挣钞票这个行为就被不断地巩固。怎样能挣钞票呢?白领小职员发现挣钞票需要敲键盘,敲键盘和获得的钞票是相关的,于是敲键盘这种非生理行为就被巩固。身为高贵的人类,实际上很多人每天拼命工作,不过是各种收到奖励的行为综合巩固的后果。
不是吗?以IT公司为例,就拿人工智能难替代的创造性职业——设计师岗位来说,一些公司的设计师变成了“设计师工具”。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上帝视角的“领导们”的所为反馈,不断的重复和消耗自己,根本背弃了为这真实繁杂的世界改善点和解决什么。更别说对一项系统性任务全貌不知却依旧能“有节奏的扭着眼前的螺丝钉”的程序员哥哥们,记得有位做IOS开发的大学同学提过,他甚至不知道他现在做的模块是“领导”的私活儿还是公司的任务。这!不可怕吗?说是信息不对称也好,各种管理学上的理论也好,但终究有很多传统IT企业,“工人们”仅限于把手上的“拧螺丝钉”工作做完,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也许这才是大多数白领们干的活儿。系统性思维这个话题可参见《第五项修炼》。
其次,当“我国小白鼠们”失去了数量红利,我们这一代——90后们开始觉得哪里不对了,要存在感,要自我了,开始觉醒了?
按照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中国成了被制造商抛弃的“世界工厂”,那些过去让我国GDP飞跃了30年的经济,而现状是失去了这个人口红利,我们这代人跟着互联网一起成长,也许我们担负着丰富这个互联网世界内容的责任!大部分我的同龄人都在工作了三年多选择了自己创业,有做软件项目卖的,有做互联网内容的,有做零售业加盟商的,有回家做农业的。。。他们不愿意再和没完没了的“拧螺丝”过下去了,不愿和“领导们”玩了。他们将传统、非传统的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和互联网连接起来,拓展自己的业务。比如,我通过淘宝卖着设计素材,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着设计解决方案,我和他们素未谋面,但依然发生着智力和金钱的交往。为什么要一辈子一份工作?为什么你只有一个职业?为什么只能服务一个公司?为什么?
96年的妹妹开始天天在微博和设计师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练习和作品,接着几个不痛不痒的私活儿,然后豪言壮语的和我说,要做自由职业者!我佩服其勇气的同时,以老人的角度,提醒她决定是自己做,但是投入产出比你要自己有个数。只出意见、建议,从不替人做决定是我家处理事情的基因,也是大部分人很少有的“自由”,被爸妈安排过的前二十几年已经让自己习惯了螺丝钉,还有一部分九零后同胞们遵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自己瞎折腾!怎么说呢,我觉得瞎折腾并不一定是坏事,可能从大部分长辈看来,绝大部分的人生都差不多,电影中《等风来》有句经典的台词就是——别瞎折腾,没什么用。但,作为年轻轻就在找自己的一代,不觉得可歌可泣吗?当爸妈那一代从没想过自我,感谢我爸给了我“自由“,同时不断的提醒我——“没有绝对的自由”来约束我出格的妄想。当小白鼠开始窥探笼子外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的踏出“牢笼“,这样的行为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哪怕是会承担前任拍死在沙滩上的危险,但,还是可歌可泣的(鸡汤一把)!有条件,有机会就试一把吧~
最后,白领们,也许“失业”这个词也许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主动的、被动的。
看过一段话“这是一场国际级的背叛、数千万根据国家意志已经结构化的产业工人,被国家以各种冠冕堂皇的词汇剥夺了被许诺的隐形资产权利,然后弃之如自生自灭”。我也有时候思考,谁会被“失业“,谁会主动“失业”呢?经常问别人一个问题:“你有长期坚持过一件事吗?”而,绝大多数人没有!坚持是可以刻意练习,但真正长期坚持的人,刻意却不是他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兴趣、目标才是,当你做一件事,无关乎坚持,只是喜欢罢了,恭喜你,你的多巴胺起作用了!刺激物是你的兴趣。愿大家都做自己世界牢笼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