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记得儿时曾读过,可也仅仅记得读过,至于写了什么内容也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无奈……网购了三本,重新来读。我就是这样,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样坐在床上,拿起《童年》,读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我便是书中的小作者。他被外公打了,我身上也会有一种焦灼的疼痛感;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我也会嘴角微微上扬;他抱着妈妈的感觉,我也感同身受;我似乎也融入了他的童年。高尔基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跟着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书中对他的父亲母亲的描述笔墨很少,对他的生活环境以及童年生活中的人物却刻画的异常清晰,把外公的严厉和外婆的慈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对小作者满满的爱。德国女革命家曾这样评价它,只有度过高尔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的个人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当然,高尔基的个人命运对于现在社会的儿童也是有一定的榜样力量的。
冰雪天气,一位冒着严寒和暴雪,踏着湿滑的雪路仍然坚持去教室上课的小朋友的滑稽照片在网上疯传。然而,继“冰花男孩”之后,“快递男孩”的事情,更加引人深思。
记得儿时嘴里经常哼唱的是“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叽叽喳喳的叫着夏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不应该才是孩子们的童年吗?然而,事与愿违“冰花男孩”“快递男孩”并不是个例,
他们的生活虽苦,但他们一直很乐观的面对生活,并没有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只因为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他们用稚嫩的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
记得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话,人们之惊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的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变形计”这档节目的热播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不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只有亲身经历过苦难,才知道生活的的不易;只有失去过,才能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