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胖老师又火了一把,为啥呢?因为网上传出来一篇文章,标题叫做《罗振宇的骗局》,我还没有去看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具体都写了些什么。不过今早我在“简书”这个软件的首页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反驳《罗振宇的骗局》这篇文章的。我看完了之后,也就对这件热门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原来啊,有很多用户在“罗辑思维”团队开发的app,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得到”app,上面消费了很多钱之后,本来他们是希望能够得到很多知识的,却发现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的知识层次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反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焦虑,于是,他们就开始怀疑罗辑思维团队并没有真正做好知识服务。
鉴于我自己并没有深入了解这件事情的原委,因此,我在这里就不作更多的描述了,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我在前几天发了一篇文章,叫“进阶之路|我与罗辑思维的两年”。我在文章里面说了我在这两年里的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罗辑思维”带给我的。所以,你读到这里,就应该知道我的立场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焦虑,比如说考试焦虑、工作焦虑等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焦虑,那就是这些年很流行的知识焦虑。
你会在哪种情况下产生知识焦虑呢?你有知识焦虑吗?
我是一个经常会产生知识焦虑的人。我最爱看的几个节目是《罗辑思维》、《一站到底》和《最强大脑》,因为这几个节目每次都能让我获得新的知识,让我认识新的牛人。但是,在我沉浸于这种获得新知的快感中的时候,我又不免会产生知识焦虑。没办法不产生这种焦虑啊,你看到,比你牛的人比你还要用功,这就是我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那么另外一个原因也就顺理成章了,就是我也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为了变得厉害,我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呢。在我看《一站到底》的时候,我就用笔和纸把那些问题以及答案记录下来,然后做成一本题库,没事的时候就去翻一翻。看过《最强大脑》之后呢,我也去买了两本训练记忆力的书籍进行练习,我还自学速算,平时也有去练习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看完《罗辑思维》呢,我又去下载很多书籍,实体书也买过几本,然后就一本一本地看。你看,我不仅有想法,我还有行动。
不过我还是很焦虑,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快。读书不够快,写文章不够快,思维不够快,认知迭代得不够快······反正总是感觉自己进步得不够快。
所以我就追求快。看书我想要快,我就去找了一些方法,还学习了很多读书达人的速读技巧。打字我想要快,我就去学习五笔。算数我想要快,我就去死磕《史丰收速算法》。你看,我为了追求快,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可是,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我虽然读书速度可以变得比较快,可是我并没有养成一个重复阅读的习惯,往往一本书读过就算了。其他的情况也很类似,我缺乏耐心去反复练习一项技能。这就导致,我虽然学了不少,但忘得也快,这反而增加了我的知识焦虑。
你看到了吗,我的初衷是好的吧,我的行动力也还不赖吧,那为啥我还是没能摆脱这种焦虑呢?因为我还缺乏耐心,这个问题就很致命啊。
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丛林之中,过的都是与天斗、与地搏的原始生活,所有的食物都依靠打猎。打猎就意味着会有牺牲,那就体现出反馈的重要性了,一头老虎来了,你知道打不过它,你就得在老虎发现你之前躲起来,只要你的脑回路慢上那么几秒钟,一旦被老虎发现,可能你就会成为虎口下的美味了。相反地,如果你遇到的是兔子呢,那你就要迅猛地对它进行攻击,慢了的话,可能兔子就跑了。所以啊,你身体的反馈机制的强弱可是关系到你的生存,所以你就得优化它,使它更灵敏。
而如今呢,我们的外部环境没有那么恶劣了,也就用不上那么灵敏的反馈机制了。但祖先们留下来的基因是不会改变得那么快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一个外部环境来时不时地触发一下这套机制,所以我们就爱上了游戏,爱上了不断体验新鲜事物,因为这些能对我们产生刺激。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人们总是喜新厌旧了,同样也就能够理解我的缺乏耐心了。郑重提醒一下,上面那番话完全是我瞎掰的,里面的观点我自己都觉得逻辑混乱,你看看就是了。
看了我自己的例子过后,你有没有什么启发呢?还是吴伯凡老师的那句话,好好利用资源,好好保持耐心,看似进步缓慢,其实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