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悄然而至,大街小巷又弥漫起粽叶的清香,寻着香味,思绪回到了很多年前。
端午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好像没过过。因为老妈那时候很忙,上午赶集出摊,下午到地里干活。平常吃饭都是怎么简单,怎么省事怎么吃。只有下雨阴天她不能赶集,也不能下地干活时才有时间给我们包顿饺子吃。至于包粽子忒麻烦,需要买江米、蜜枣、粽叶,包好之后还要下锅煮,她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 粽子到是年年吃,都是爷爷从集上买回来的,让我们解解馋,每个人只能吃一个。那时,我们一直期待有一年能够大饱口福,粽子管够。
后来老妈随我们来到了县城,她的主要工作变成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时间也充裕了。
她是一个热心肠闲不住的人。西邻藏藏奶奶有严重哮喘,藏藏爷爷也一瘸一拐的腿脚不方便。买菜都成了老大难。老妈来了之后,慢慢地承担起了他们家的买菜任务,老两口感激不尽。老妈总是说:“别觉得过意不去,这有啥呀?顺便的事,我要不也得天天上街买菜呀!”
前邻大棒是长途司机,妻子芬一人带着孩子,还要去厂里上班。老妈说:“我在家闲着,帮你送孩子上学吧。”“那可真好,以后上班就不会迟到了。谢谢阿姨。”
妈一直帮助有困难的邻居,因此邻里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平房的邻居居然都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的礼物,望着尖尖的一大盆粽子,我惊呆了。
平时我自己带孩子还要上班,周末回老家,根本就没时间到邻居家串门。和邻居也只是见面点头问好,并不熟悉,更别说深交了。这满满一盆粽子是人家送给母亲的。
母亲也很感动:“咱家没包粽子比他们包了粽子的都多,这可不行,明年我得学着包粽子,不能年年吃邻居的。”
来年,端午节前妈妈早早地就准备好了相关食材,提前一天把粽叶在锅里煮了,把江米在盆里泡了一晚上。
端午节那天早上,她把邻居巧姨请来教她包粽子。巧姨是包粽子的高手,手把手地教母亲。
只见她们先拿起两张宽大的粽叶,然后调好粽叶的正反面。正面朝上,两片粽叶搭在一起。从中对折过来首尾平齐叠在一起,行成一个圆锥形的漏斗。把泡好的江米和红枣放入漏斗中。
米不能放太多了,上面要留出两指的距离。放多了不容易熟,还会漏米,不好吃,也不好看。
米放好了,枣放够了,再把余下的粽叶折回来,就包成了三角形,最后缠线,系牢,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巧姨教得认真,老妈学的也快,不一会儿,俩人就把粽子包好了。
煮粽子也是个技术活,要先把粽子整齐地一排排地摞在锅里,尽量不留空隙。然后倒入没过粽子的水。粽子上面还要压上个重物再盖上锅盖,这样粽子就都能浸泡在水中了,煮的更均匀了,不会散米。
她们俩把锅装好后,就吩咐我点火。大火烧了一个小时,又改小火烧了一个小时。然后掀锅,一股粽叶的芬芳弥漫开来。
我皱着鼻子使劲吸了一口气,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真香!”老妈笑呵呵地嗔怪说:“这么大的人了还像个馋猫。”急忙取来笊篱捞出,放在盛馒头的篦子里,沥干水分。
我们三个整整忙了一上午蒸了两大锅粽子。本想可以喘口气了,老妈又吩咐我和儿子开始给邻居们送粽子了。
送完最后一家,我揉着酸疼的腰坐在餐桌前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发现餐桌上只放着一盘粽子,“妈,就剩下了这么几个?”妈妈笑呵呵地说:“去年吃人家的了,今年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两大锅就剩了这一盘呀?去年没包,我们有一盆粽子吃,今年包了两锅,有一盘粽子吃?”“包了就给大家分分吃呗,我学会包粽子了,想吃再包就行了。”老妈憨笑着说。
虽然忙了一上午很累,谨遵老妈吩咐大部分粽子都被打发了,看着老妈享受着与别人分享的快乐,我也舒心地笑了。
自那年之后,我们才开始包粽子过端午节。
搬离平房七年了,很多老邻居也都相继搬进了楼房,但我们还是经常联系。每年粽叶飘香时,发生在平房小院的那一幕幕总会闪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