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赋是借口。
当然,这么说有些绝对,但作为一句开篇的话,我有的是时间解释它,所以不妨写的虚张声势一些。
首先来看一个我自己身边的例子。本人是学计算机的,就像大家一直认为的那样,计算机似乎是一门很难,很高深的学科。于是就有很多同学一脸自暴自弃的坐在那里,告诉我,我完全不是这块料,因为我对这些东西一点天赋都没有。每当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只能似是而非的认同了。还有一些人一脸感慨的看着我,说我学这个东西天赋真高。我只能告诉他们,并没有,只不过我从高中就开始学计算机,比他们多写了两年代码而已。而事实上,我跟其他一些被人认为很有天赋的人探讨过这些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现在的水平其实只要一般人辛辛苦苦学上一年或者半年就可以了。
根据上面这个例子,我可以向各位展示一下我讨厌天赋这个词语的两个原因。
1.人们因为自认无天赋而甘于平庸。似乎就因为没有天赋,很多人就可以对他学某个东西学的很差觉得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归根结底,我们没有天赋嘛!你干嘛逼我们。
2.平庸者用天赋一词抹杀别人的努力。简简单单的一句你很有天赋,就无视了别人刻苦的努力,仿佛别人就是借着这点天赋每天不务正业轻轻松松也就达到了现在的这个水平。更有甚者,还能用这种话慰藉自己,因为这种话有时会隐含一种“毕竟你有天赋而我没有,所以我不如你也是应该的”这样的意思。
我之前也会用天赋一词来安慰自己。但是令我觉悟的是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并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层面。”,也可以说,这句话是这篇文章最直接的导火索。
而我看了这句话以后总结了身边的一些事儿,一些所谓的“没有天赋”的事儿,发现事情的真相真是这样。
没有运动天赋的人相较有天赋的人,不过是少了所谓的天赋还有微不足道的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运动。
没有英语天赋的人相较有天赋的人,不过是少了所谓的天赋还有微不足道的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朗读和背诵。
没有写作天赋的人相较有天赋的人,不过是少了所谓的天赋还有微不足道的每天至少两千字的写作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无需一一例举。我不知道我究竟算不算是争强好胜的人,但我觉得我不应将天赋作为自己缺乏努力的借口,自己的错误就应该自己承担。我们跟爱因斯坦,差的可能是天赋,但我们跟一个说英语说的很溜的,写文章写得很好的人,差的根本就不是天赋,而是努力。或者说,想将一件事做到巅峰,需要的是天赋,而想将一件事做到令人赞叹,需要的却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大部分只是想把一件事做到巅峰,其他的事尽量做到令人赞叹。所以,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情,并不值得我们赌上与对应事件有关的天赋才能办到。
其实写到这里,还是有一个BUG的,因为我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经很努力了,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好。不可否认,身边就是有很多这样的人,这个时候再说他们努力不够其实有的时候是很残忍的。
那么不妨换个说法,也好为我的文章增添一些严谨性或者说圆滑性,那就是他们还需要兴趣。
其实我认为很多时候大家并不应该说某个人对于某件事缺乏天赋,正确的说法是缺乏兴趣。如果对于一件事有兴趣的话,其实很多努力不能叫做努力,文艺一点说,应该叫美好而又愉快的修行。不知不觉中,这种修行就会占据你生活中大量的时间,有意无意的你都在思考这种事情,所以实质上你就对一件事花费了相当大的力气。这已经很值得人赞叹了,而这样的结果,一般也很令人赞叹。
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会自觉而又自愿的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寻找解决某件事的办法,而不是强迫的和非做不可,而这两者之间的效率差可不小。
我觉得我高中的时候对计算机不算努力,但是非常有兴趣。大一大二的时候对计算机非常努力,也有兴趣(毕竟高中主业不是计算机,而大学是。)。到了大三末期,大四上期,虽然也被很多人赞叹了,但因为觉得自己失去了兴趣,努力程度也不够,反而觉得水平下降了。这又能怪谁呢?天赋?不,是自己吧。
天赋是好的东西。
但天赋是借口。
天赋的存在会使人自认平庸。
天赋的存在会使人心安理得的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是应该的。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一辈子也用不到天赋,我们需要的是兴趣与努力。
而不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