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毕业作品《迎新晚会》十分精彩,令参与者完全投入其中,热血沸腾!
现场气氛既热烈又温馨,并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但适度烧脑,还严重考验着各人的“三速”(脑速、手速、网速)。
有人高呼连连,因为“三速”犹如飞毛腿;有人捶胸顿足哀嚎连连,因为“三速”不配合,还要替输入法背锅;有人直接就在外围磕起了瓜子,譬如我(三速还在南半球);有人高喊“我放弃治疗了”,因为高手太多……
数位老铁,一人分饰多角根本是戏精上身,足可媲美《演员的诞生》;甚至多人无法抽离设定角色,在作品尾声及结束后依依不舍流连忘返。若非今天是周一要上班,估计老铁们就在大群里打地铺聊个通宵了,哈哈。(今早,还有老铁在群里呼喊:好想让那一刻暂停……)
身为海外时差党,我未能全程参与毕业作品的设计及展示。
但作为参与者之一,我见证了这个作品从设计到雏形初具,经过两位统筹及主要负责老铁们一再地讨论和修正,直到最后一刻落地诞生。
昨晚的毕业作品《迎新晚会》,为何如此引人入胜?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这也是,设计给我们自己的迎新晚会啊!
说到,自己经历过的迎新晚会,之前曾有过两次:
一次是,2018年9月19日。
身为小白加上海外时差党一员,迷迷糊糊就身在了行动营九期五连的群,一时被欢迎声和招呼声给感动的,找不着方向了。
感觉就是好温暖好热烈好友善的氛围,比线下的实体迎新还令人感动。 要不是因为有时差熬不到最后一刻(等于新西兰第二天凌晨三点半多),我其实很舍不得离开呢。就这样,错过了第一次完整的体验。
第二次是,2018年12月28日。
来参加运营学院的迎新小队会。确切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迎新的队会呀。为啥呢?
因为,28号接到录取通知时,已经是新西兰晚上19:30pm左右。一看北京时间晚上20:00pm(新西兰29号凌晨1:00am),在千聊有开幕仪式,我就加快手上的事情,并决定去小睡一番,这样才能保证有精神和体力。
因为太激动,几乎没太睡着,等到北京时间19:30pm来到队群时,又有点懵:人家已经开始了?大家玩得好开心,好像在猜成语吧。
我一时惶恐不知说啥,就是先道歉迟到了。队长百忙中有回应我一句,又去指导大家找同桌了。见大家都玩得好嗨,我默默地去看群公告,把入群前的自我介绍,按照群公告的要求格式,做完修改后发了出去,好像也没人注意到俺的自我介绍。
当时的感觉,跟初入行动营时落差很大。心里虽有些落寞,但是想到自己这次不是小白,这次就是来学习运营的,不能再被动等别人来招呼我,我要主动去找人才对。
回想刚入行动营时,会立即有专人再次张贴群公告和注意事项,其中一项就是邀请:新进老铁主动加运营官好友。目的既是教导主动链接,也是方便学习中有问题可以快速求助。
于是,我立即动手加两位队长和教练好友。很快就到了晚上的千聊开营仪式,后来因时差关系也没有等到结束再回队群链接,就上床休息了。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在毕业设计讨论时,我提出并强调的第一个建议就是:
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招呼新进群的老铁,不要让新入群的老铁感到被冷落,第一印象和感受非常非常重要!
(细节决定成败。若第一印象缺乏温暖,预备营期间很容易选择离开。)
很开心昨晚的毕业作品《迎新晚会》一开始,就是对入场的“新进”老铁热情有加,疯狂打call,逐一问候和赞美声音四起,连我这个暖场小助手,都很想假装一下自己是“新进”老铁呀。太温馨太感动了!
虽然,最后被小麦教练和统筹青鸟爱心力劝去休息(新西兰已是今日凌晨两点多),确实也已经开始体力不支,2:30am左右去睡下。
今晨6:30左右自然醒,第一件事就是去群里回看,每一句话,每一个贴图,每一道考题,每一个互动…… 感觉,就是我们众人,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迎新晚会一般。
过去的10天,每一步走来,每一位老铁都是满满的认真和努力。
因为,有其中多位老铁的极致践行和作品思维,并透过死磕的方式精心打磨,才成就了这次虽不是百分百完美,但却是令人十分难忘又投入其中的《迎新晚会》。
你,是否已经从昨晚的毕业作品中,抽离角色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