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出于《论语·公冶长》,原文只有两句话: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背景材料: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在孔门众多弟子中,总榜前十的第六名,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第二科言语科的第二名。
孔文子: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本名孔圉,“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孔圉生前乱于家室。子贡认为其为人不足道,所以向孔子请教凭什么享有“文”的谥号。
孔圉的家室是怎么个乱法呢?
孔圉聪明好学而且谦虚,卫灵公、卫出公两任领导都任用他,卫灵公还把闺女嫁给他,并且给孔圉生了个儿子叫孔悝。但是有传孔圉在男女作风上不怎么检点。孔圉有个仆人叫做浑良夫,英俊漂亮,孔圉去世后,浑良夫与的孔悝的母亲私通。另外,孔圉还有个女儿,孔圉把女儿先后嫁给两个人。
谥号:
是一个人死后,后人给的评价,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一生功过是非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文”是谥号里面的最高等级,相当于现在考核表综合评定的“优秀”等次。
子贡看到有这种履历表的人最后考核结果居然是“文”,感到迷惑就跑去问老师孔子这是什么情况,他说:
“孔圉这个人凭什么谥号作‘文’呢?”
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请教地位低下的人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当然这是后人翻译的白话了。主动看论语是最近几年的事了,今天再来念这一段,又有不同的感受。
其一,孔子的确是厚道人
子贡言外之意孔子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是孔子教学生有个基本原则,也是他本人的原则,叫做:隐恶扬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于是再次向子贡婉转的重申了这一原则。咱们是向善,那就学人家长处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个优点就是值得学习的啊。
其二,不耻下问不如下而后问
通常把“下问”讲成“问凡在己下者。”例如以贵问贱、以长问少、以多问寡,皆是下问,“不耻下问”就是不以“下问”为耻。
但是就这次子贡向孔子请教问题而言,难道是子贡不耻下问吗?显然不是。
问,通常含有请求的意思。其它诸如反问、明知故问先不讨论。
先说个例子,比如接水。你把杯子举得比水嘴还高,怎么能接得到呢。
无论是金杯银杯、玉杯泥杯玻璃杯,放低才能接到水。
向别人请教问题也是一样,请教本身代表已经确认自己在某个问题或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自己已经是下的位置,要请教的人在上的位置,这有什么可觉得羞耻呢?
对于一个真正好学的人、诚心向善的人而言,真正的羞耻不是下问,而是不知又不问,甚至是不懂装懂误人子弟。所以不耻下问,不如下而后问。时刻保持谦虚、好学、诚恳的态度才是最宝贵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