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宸宸外出办事,回来的路上她要推自己的小车。我嫌她走的慢,不让她推,结果情绪崩溃大哭。因为我老想着还有事情没做完,还要赶着做饭。其实当时在路上我也一直很纠结,因为宸宸推车是那么的认真和专注,真的不想打断她,可是当我的需求与她的需求有冲突时,我还是选择处理自己的需求。在这点上宸宸没有选择的权力。反思一下,其实自己的个性一直很强势,脾气急躁,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来,虽然看了不少育儿书籍后性子有些改变,可是终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养育孩子慢慢来,终究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才是王道。
今天发生的另一件事:午餐时宸宸吃饭过程中拿到了她的食物专用剪刀在手上玩,我自然非常担心她会伤害到自己,于是我向她表达了这样的关心和担忧,开始她好像不太理解我说什么,后来我重复之后她想了想还是自己把剪刀还给了我。其实冷静下来好好跟孩子说她还是会听的。
通过两件事情对比,我发现:处理问题前需要先处理情绪,首先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然后与对方共情,让对方有被尊重和倾听的感觉(不是虚伪的装作,而是真切的表达,唯有真实才能动人);再就是表达方式,尽量积极冷静,从遣词用句到肢体语言到眼神都是表达方式之一,其中有不少隐含信息。语言是会撒谎的,可是身体语言却很容易暴露。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与老公发生了一次谈话:他好奇我每次都在写什么,我告诉他什么都有,只是一种生活记录和倾诉的途径。我没有朋友,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与老公之间也越来越聊不到一起去。现在我们之间的话题除了孩子意外聊不到其它内容上去,往往一个话题聊不到几句就聊不下去了。是啊,我感兴趣的他不感兴趣,反之亦然。就好比我每次问他吃什么,他都说随便,时间久了我也就不再问了;每次我问他意见后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执行渐渐的他也不再对我的提问给出建议了。就这样越来越聊不到一起去了。也许这就是我们时间轴上的偏差,脚步不一致不和谐了。到底该如何与人沟通,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还是找几本关于沟通的指导书籍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