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一本电子书,是难得的看完之后想立刻写一点儿感想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活下去的理由》,作者是英国的马特·海格,他在24岁时患上抑郁症,十几年之后他通过回忆写下这部记录自己抑郁症发作、应对和慢慢康复的写给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书。但是,于我而言,这本书不止这样的价值,它值得每个生活在当下这个快节奏、商业化时代的人看一看,从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对生活的启发,它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关于作者患病的原因:抑郁症,分离焦虑症,惊恐症
痦子,梦游
治疗措施:
接纳。不要抗争,只是感觉。紧张源于对立,放松源于放手。
写作、阅读、交谈、旅行、瑜伽、冥想、跑步,这些我为了与抑郁症作战准备的武器也是一样。
“在自己的极限内拼尽全力,这就是跑步的本质。”(村上)
关于爱情:安德莉亚的陪伴
“为了和其他人一样,我们失掉了四分之三的自己。”(叔本华)爱就是重新找回那四分之三自己的方式。找回童年就已失去的那份自由。也许,爱就是找到那个可以在他身边做古怪自己的人。
关于阅读:
人们说,阅读不是为了逃避,就是为了找到自我。我倒是觉得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区别,因为我们会在逃避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与我们身在何处相比,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去向何处。
如果除了死亡之外,还有这样一条逃离头脑的出路,那就是文字。文字不是让我们彻底逃出头脑,而是帮助我们逃出某一个头脑,然后给我们砖瓦去建造另一个头脑,相似但更好,靠近旧的但基础更坚固,景色更美好。
每一本书都是人类头脑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产物。所有书籍摆在一起,就是人性的总和。每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都感觉像在看一张藏宝图,而那宝藏就是我自己。但每一张地图都是不完整的,我只有读完全部的书,才能找到宝藏,因而这个找到最好自我的过程是一场无尽的远征。
对抑郁症的看法:
大众对患抑郁症的名人有太多偏见,似乎一个人只要获得了成功和金钱,就对精神疾病有免疫力了。事实上,外部条件的完美可能会加重抑郁症,因为它会使“你是什么感觉”和“你应该是什么感觉”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
有人说,疯狂是对这个疯狂世界的合理反应。
生活与人生的建议:
你以为物质是梯子,其实它是滑梯,带你滑入深渊。正如佛教教诲我们的,对物质的过度依恋只会带来更多痛苦。
你会俯身凝视怀里婴儿酣睡的脸,你会结识很多好朋友,你会品尝从没吃过的美食,你会在高处俯览美景,不去考虑从这里掉下去摔死的可能性。还有很多书你没有读过,它们会让你更充实。你会吃着超大份爆米花看很多电影。你会跳舞、大笑、做爱、沿着河岸跑步、聊天到深夜、笑到肚子疼。生活在等待着你。虽然你现在被短暂地困在这里,但世界哪儿都不去。如果可以,坚持下去。活着总是值得的。
有时候我们有必要给自己制造一些不适感。正如波斯诗人鲁米在12世纪写道:“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要想感受生命的奇迹,就得感受生命的恐怖。
保持自我警觉,与普世连接,不要过在希望与恐惧之间徘徊的跷跷板人生。
幸福快乐的关键——或者是人们更渴望的平静的关键——不在于一直拥有快乐的想法。不,那是不可能的。地球上没有一个智慧的头脑会一辈子只有快乐的想法。关键在于接纳你的想法,一切想法,即使是不好的、糟糕的想法。接纳想法,但不要成为想法本身。
你可以穿越暴风雨,感受狂风肆虐,但你知道你不是狂风。(同上)
别担心因绝望而失去的时间。熬过绝望之后,时间的价值将会翻倍。
END:
我是你,你是我。我们是孤独的,但又不孤独。我们被困在时间里,但又是无限的。我们是凡人肉身,也是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