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藏区的一切如此好奇
不仅仅因为雪山冰川、草原密林
高山深谷以及虔诚的信仰
而是因为在这样略感孤独的
部分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的背后
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依旧乐观、坚韧、包容着生活
纪录片《香巴拉深处》
恰好记录了中国第二大藏区
—————四川川西地区
作为康巴文化的核心区
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通道
在这里生活的各族人们的日常
第一集【乐园】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若尔盖县崇尔乡麦杠村
是一个海拔3000米的藏族村庄
村民们辛勤耕种、自给自足
但也有一些小烦恼
政府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加之当地人自发的保护之后
麦杠村便成为了梅花鹿的天堂
又名“四川花鹿”的梅花鹿
常常侵扰村民们的庄稼地
刚刚播种的春苗总是被梅花鹿
一遍又一遍的刨开来吃掉
村民们组织人马耗时1个月
夯了一道1.8米高的土墙将庄稼围起来
但梅花鹿还是能跃进庄稼地
村民们又在这基础之上
增加了一道木栅栏
翻越栅栏的狭窄木梯有3米高
妇女们背上重物常会从木梯上摔倒
秋收时这样的对峙更为严峻
大批的鹿群聚集在庄稼周围
如何保证这一年收成的同时
又不能伤害到梅花鹿
除了把栅栏绑得更为严实
村民们每晚都要在庄稼地四周
分成10人/组搭起帐篷守护庄稼
驱赶时还得注意不能伤害到梅花鹿
麦杠村人信奉梅花鹿的主人是多恩神山
猎杀它们会给家庭带来灾难
即便梅花鹿屡次侵扰庄稼地
即便妇女们翻越栅栏常常摔倒
即便秋收时为了守护庄稼整夜不能入眠
即便不能外出打工或经商
但他们都遵循着不能猎杀梅花鹿
虽然这样的遵循实在太无奈
麦杠村的村民们秋收之后
会在田地里煨起桑烟、诵经祈福
感恩来自大地的馈赠
生活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红原县海拔3600米瓦切乡的帕花甲
是一个5/6岁便会独自骑马的藏族汉子
养家和驯马是他生活的全部
在海拔3300米唐克草原赛马大会上
帕花甲带着他的爱马姜玛尔参赛
姜玛尔是枣红马的意思
帕花甲对这匹纯种的河曲马很有信心
能在赛马大会上夺冠
获胜马匹的名字会传遍整个草原
而拥有一匹冠军马
也是一个草原人家最高的荣誉
比赛前煨桑/撒龙达必不可少
4圈之后,姜玛尔不负众望
夺得了赛马大会的冠军
但这也成了姜玛尔与帕花甲
共同参与的最后一场比赛
姜玛尔在赛马大会上
被一家专业马术俱乐部选中
帕花甲为了让它得到
更专业的训练环境
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决定将它卖给马术俱乐部
卖掉姜玛尔让13岁的儿子
达瓦亮吾大哭了一场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骑马
坐汽车会晕车不舒服
其次对于草原上的孩子来说
马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
父亲帕花甲安慰达瓦亮吾
承诺给他再买一匹好马
入夜之后,帕花甲将姜玛尔
带到山顶做最后的告别
按照传统帕花甲拔下几缕
姜玛尔的鬃毛以作纪念
第2日清晨的草原天气晴朗
帕花甲就开车载着姜玛尔离开草原
儿子达瓦亮吾看着远去的姜玛尔
一个人默默往回走的背影着实让人心疼
希望心爱的马可以夺冠
可是又因为它夺冠失去了它
也许这个13岁的孩子会想
“如果没有让姜玛尔参加赛马大会”
“如果姜玛尔没有在比赛中夺冠”
那姜玛尔肯定不会离开我
离开草原.......
帕花甲一家珍视骏马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
海拔3750米纳郎玛村的
格桑多吉一家
衣食住行都与牦牛息息相关
即便现在许多牧民都已定居下来
没有了以往的风餐露宿
但依旧无法割舍赛马与放牧
每年夏季,格桑多吉一家
会根据部落的规矩迁徙到夏季牧场
冬季时转场冬季牧场将牛群关在围栏里
格桑多吉一家这次要迁徙的地方
是30公里外的秋季牧场
每次转场,牦牛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背上驮的是牧民们的全部家当
随着季节变化
这样的迁徙一年中会有6次
父母已在这片草原生活了60余年
深谙用牦牛奶做出各种美食
将煮开晾凉的牦牛奶倒入牛皮袋中
反复摇晃使牦牛奶中的脂肪和奶水分离
这是草原上古老的提取酥油的方式
提取酥油之后的牛奶可以制成奶渣
可以储备到冬天食用
新鲜的酥油、奶渣
是牧民们重要的营养和热量来源
牦牛也浑身都是宝
牦牛毛由男人们剪下之后
女人们就会将牛毛和牛绒梳理开
牛绒可以拿来做一件衣服
牛毛纺织成一匹匹的牛毛布
这是缝制黑帐篷的主材料
牧民们认为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牦牛
牦牛是雪域藏族人生活的依靠
所以最大的愿望是:牦牛平安
故事并未结束...
希望你也可以关注中国第二大藏区
关注这些乐观且包容
又有着智慧的人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