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企业里,经常会碰到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很多人觉得,这是企业大了,管理没跟上造成的。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更详细的管理规定被制定出来,旨在通过加强管理解决效率问题。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用经济学的思维,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如果我更加认真的工作,有没有边际收益。什么是边际收益?就是每增加一份对工作付出,可以增加的收入(收益)值。
举个例子,假如我是一名传统的出租车司机,天天开车上街扫客,下车付款后两清。除非我的服务格外周到,客人下次碰巧碰上2台车,碰巧还记住了我的车牌号,碰巧还通过前挡风玻璃看见并认出了我,那么他肯定会再一次打我的车。而这样多层碰巧的概率低的吓人。多数情况是,客人虽然在我这里体验了很好的服务(超额体验),他也还是照常服了车费(打表金额),然后下车走人。下次打车的时候,他肯定选择最方便的出租车(恰好从旁边经过),而非站在路边一定到等到我的车(概率太低了)。对我而言,提供好服务,并不能带来什么额外的收入,我持续提供优质服务的动机就没有了。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就会下降,导致出租车公司接到的投诉越来越多。如果按照加强管理的思维出发:提高司机素质(211大学毕业)、提高培训频率(每周培训一次服务技能)等等,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近几年,大家发现,滴滴的司机服务普遍不错。奇怪了,滴滴对司机的准入门槛出奇的低,几本没有统一的公司培训,甚至没有统一的制服,怎么做到提高服务水平呢?就是引入顾客评分,再根据评分高低派活。简单来说,你的服务好,你的评分就高,你的评分高,就更容易拉到活,赚更多的钱。其实就是“提高额外工作付出的边际收益。”
回到公司治理,坏的公司基本都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打分制),缺少及时的激励机制。
如何解决,有2种思路。
一是像索尼,制定严格的绩效考评体系,再有一套人马对岗位工作进行考核。这一条路费时费力。用经济学的思维来看,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
还有一条路,例如海尔,旗下的电脑、电动牙刷、扫地机等,都是公司内部的小创业团队搞出来的。如何设计、如何定价、如何销售,全是创业团队说的算。海尔只是作为“合伙人”,利用企业大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把主观能动性下放下去,才能激发大家的活力。
这有点类似我们种地,索尼的思路就是土地给你,但种什么,怎么种我说了算。种的好给奖励,种的不好惩罚你。而海尔的做法是则是责任制土地承包,土地给你,水渠你可以用我的,大型机械你可以用我的。种什么你说了算,销售价格你说了算,最后赚钱了大家分。企业不再管理过程,只负责上层建筑和经营结果。
目前来看,海尔的思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索尼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渐下滑。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