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做出选择,也算是小的决策吧,而且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大有人在,那么该如何去科学的做出决策呢,先要明确什么是决策。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做过多少决策。老板给你一个任务,你把任务完成了,你没有决策。两个东西价格差不多,一个质量好一个质量差,你选择了质量好的这个,这不叫决策。决策,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权力,或者能掌控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整天做决策。一般人决策的机会很少,无非就是选择什么专业、跟谁结婚、加入哪个公司 —— 但也是也正因为决策的机会少,人们就不太重视,也就不擅长决策。
首先要树立决策意识,能为几十块钱的东西货比三家,可是面对人生重大选择却异常草率。这就是随波逐流惯了,不但不讲究决策科学,而且缺乏决策意识。
真正的决策,不是“我决定要如何如何”,不是yes or no。而应该是从多个可能选项中做出选择。所以你先要具备通过综合分析和权衡,增加和确定出选项的能力。对别人的要求做出yes or no的选择,这不是决策,正确的做法是,你要先想,我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我能不能把这件事改一改?要善于给自己增加选项,比如说现在有一部的电影的DVD,这个电影是你喜欢的明星主演的,DVD要价15美元。80%的受试者选择买。然后研究者又找了一组受试者,这一次增加了一个选项:你是愿意花这15美元买这个DVD,还是愿意把这15美元省下来、花到任何你想花的地方去?就是这么一个多余的选项,就让愿意买DVD的人从80%下降到55%。所以说,哪怕你仅仅意识到自己还会有别的选项,你的决策水平都能大大改观。
如何增加选项呢,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亮点,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是一个中学的校长。你们学校一到中午吃饭,学生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打饭,那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希斯兄弟说,你应该先从内部找经验,再向外面寻求借鉴:先看内部有没有“亮点”:有没有哪个打饭窗口的队列总是前进得特别快?再看同行:别的学校食堂,是怎么做的?同行也不行,再找不同领域的经验:其他需要排队的地方,比如说银行、商店,它们都是怎么做的?如此说来,要想给自己增加选项也不容易。好想法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你得学习很多别人的经验。掌握的套路多,办事的选项就越多。
有了各种选项之后,还需要一个小技巧。
那就是,你要把多个选项都摆在桌子上,要选就一起参选。比如说你要设计一个什么东西,找了两个设计小组。第一组,每想出来一个什么方案就给你看,然后你提各种意见,他们拿回去再修改,再提出不同的方案。第二组,一次性地给你提供了好几个方案,同时摆在你的面前,让你选。你选定一个,他们回去再略作修改。结果实验表明,第二组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都摆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一目了然。一个一个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到后面你会忘了前面的。我们平时买东西、决定科研课题、选择上哪个项目,最好的办法都是把所有方案都摆出来,统一选择。
决策和决心的最大区别在于决策总是考虑多个选项。如果你没有选项,你那不叫决策,只能叫决心。获得选项最好的办法是借鉴,有了选项以后最好同时都摆出来。然后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