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让我很难忘的电影,它更像是一部加工过的纪录片,也是一部很适合有孩子的父母看的电影。陈可辛导演依然可以在不经意很小的细节中让你顿时泪流满面。
做了母亲之后,才知道孩子对于父母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情感,它是一种超越任何感情可以为之付出一切唯一永恒不变的感情。这是一个太真实的故事,现实之中,每天都在发生同样的故事,多的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在失去孩子后,无法面对彼此,只有选择离婚逃避心灵深处的痛。他们无法面对突如而来的失去孩子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片中大片大片地描述了田文军寻找孩子的过程,长期内心充满了悔恨、煎熬和折磨,在途中,他遇到了一群和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们,互相抱团取暖,算是几年来,心灵唯一让他感觉温暖的地方。长时间漫无目的的寻找,磨灭着人们的希望和耐心,当一次次的寻找未果时,鲁晓娟情绪崩溃到大哭,失了孩子之后,除了找孩子这件事以外,他们的生命中除了体会痛苦和祈祷再见,便很难再享受到其他,甚至很多人连自身基本的生活都很难保证不得已放弃寻找。幸运的是,经过三年多的寻找,田文军终于得到了有效线索,千辛万苦找到了自己已经6岁的儿子。当看到儿子后激动狂奔的父母,儿子却声嘶力竭奋力挣脱他们喊着人贩子妻子李红琴妈妈时;孩子找到后,田文军坐在楼梯间大哭时;田文军连丢垃圾都要背着孩子时;许多人都已落泪,让人感受到只有真正经历失而复得才会产生的深深恐惧,那种恐惧已融入血液和他们的生命,让人太害怕面对和承受失去。
剧中揉入了太多的内心冲突,牵扯着人们的心,当人贬子的妻子李红琴被福利院院长拒绝私自爬窗户去看她养女母女二人的对话时;鲁晓娟为满足儿子心愿去收养"妹妹"被拒绝时;李红琴不远千里找到田文军只为了看一眼"儿子"而对田文军说,不要让孩子吃桃,孩子对桃过敏时;当同样丢失儿子的父亲韩德忠数年寻找未果,只能屈服于现实,最终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不得已按照程序办理了丢失孩子的死亡证明内心无尽悲怆时;已深深打动每个为人父母的内心。人越长大,越不能近距离的面对和忘记至亲至爱生离死别带来的痛苦,时间或许会抹去一切的伤痛,可那些痛苦的伤疤,在某个时间或许会猝不及防的撕开,告诉你伤痛依然在那里没有消失。那些丢失的孩子、丢丢了孩子的父母和亲人,可能一遇见这样的遭遇,一个家、一个人可能因此全毁了,鲁晓娟的抑郁症、离婚、再婚又离婚、无不与丢失儿子有关,可这世上有多少鲁晓娟们,并没有找到丢失的骨肉,多少年存活在眼泪和痛苦悔恨之中。
这部电影,让人看完如鲠在喉,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警示,照看好自己身边的孩子、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要把孩子交给其他人照看、珍惜当下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