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们要讲的作品《凄凉别墅》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的作品,之前推介过的《八月的星期天》也是他的作品,这部小说曾经被拍成电影《伊沃娜的香水》。关于作者,我们在这里就不赘述,因为,这部小说真的是太美了,美到任何文学策略都不值一提。
这是个爱情故事,卸掉了一切伪装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说:“我们生来就是为了相聚,为了情投意合。”尽管在阅读过程中时常能感受到阴谋,但你依然会无法自拔地陷入这个美丽的梦幻中,莫迪亚诺在这里告诉我们:爱情,可以是乱世的避难所,是最珍贵的生命体验。在我们无路可走时,不妨停下来,静下来,去拥抱生活,以及生命出现的每一个人。《凄凉别墅》以动人唯美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青春时代的,关于爱情与失落、追寻与幻灭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阿尔及利亚战争,巴黎陷入战争警备状态,十八岁的青年维克多·克马拉为了逃避战争带来的消极厌世情绪,来到了与瑞士一湖之隔的法国边陲避暑之地,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姑娘伊沃娜与她的友人曼特,三个年轻人成为至交,终日在饭店过着无所事事的享乐生活。伊沃娜有一个电影梦,于是她参加了当地的选美比赛夺得冠军。维克多也与伊沃娜之间产生了一段短暂但缠绵悱恻的浪漫爱情。为了圆伊沃娜的电影梦,维克多约伊沃娜去美国,二人共同奋斗,为了把伊沃娜培养成下一个玛丽莲·梦露。但在最终时刻伊沃娜离开并消失不见。
这个故事以维克多的第一人称讲述,开篇已是多年以后,典型的倒叙手法,故事情节也基本以他作为故事亲历者的回忆来建构。时间在文本中是混乱的,但回忆是无比清晰的。“时间像颜色变幻不定的水蒸气,忽而淡绿色,忽而带有粉蓝色,把所有这些事情都笼罩起来了。是水蒸气吗?不,是一方不可能撕破的隔音薄纱,透过它,我看见了伊沃娜和曼特,但我再也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我担心他们的轮廓最终会变得模糊不清,为了他们还保留一点真实……”他在回忆,回忆一个叫做伊沃娜的姑娘,和一个叫曼特的人。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他们之间有过怎样的往事。维克多十八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了瑞士,他家庭失和,心境寥落,只想在一处无人之境中摆脱外面战争带来的消极情绪。“十八岁那年,我在这湖边,在这个颇负盛名的矿泉疗养区干什么呢?什么也不干。我住在卡拉巴塞尔大街梯耶尔家的家庭式膳宿公寓里。本来,我可以在城里找一间房子,但我更喜欢站在离维恩德索尔、埃尔米塔日和阿尔朗布拉饭店才几步之遥的山坡上,那里的豪华和繁茂的花园让我心境泰然。”
就在这个地方,在这种情境下,他第一次遇见了伊沃娜:“她朝我们的桌子走了过来,脖子上围着一条绿色的平纹细布长围巾。她朝我莞尔一笑,然后一直注视着我。我的左心房里有一样东西在膨胀、扩大,于是,我把这一天确定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今天,每当我想念她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这副情景。她的微笑,她的红棕色头发,身边黑白相间的小狗,淡灰色的道奇车,汽车挡风玻璃后面几乎模糊不清的曼特,明亮的汽车前灯,还有金色的阳光。”“我一直都不太清楚,这初次的相见,她的内心是怎么想我的。也许,她把我当作一个心烦厌世、拥有亿万财产的富家公子。总之,让她开心的是我戴在右眼上的、用来阅读的单片眼镜,而并不是因为我的风流倜傥或者矫揉造作,我这只眼睛的视力比另一只差多了。”
但伊沃娜并非一个纯真不知的少女,她是一个带着几分妖冶的,富有浓郁神秘气质的姑娘。“她继续和那个开始衰老的、肯定染过头发的家伙跳舞,也许她这样做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理由,当我们俩单独在一起时,她会告诉我?或许,也许,就这样,并不为什么?假如她把我忘了呢?我对自己的身份从来就没有过十足的信心,她会认不出我来的想法掠过我心头。”十二年后维克多重游故地想起伊沃娜时,还是不能忘记关于她的一点一滴。“无论她在哪里——我想象她离我天遥地远——她都会模模糊糊地记得我们在埃尔米塔日饭店里的房间里做狗食时所拟定的计划和要实现的梦想吗?她会想起美国吗?”
伊沃娜似乎并不是贵族或名门的女儿,因为她身上那种复杂的气质让维克多对她的出身无法判断。她有一个兄长般的朋友,医生曼特在照顾。维克多与伊沃娜和曼特很快成了朋友,每日一起在这豪华大饭店里纵情享乐,享受着年轻的资本,恣意挥霍。但很奇怪,伊沃娜与曼特没有收入,却总是挥霍无度,谁也不知道他们的钱从哪里来。这段日子,是快乐而无悔的,但维克多很快从这不真实的快乐中察觉出了不安和空虚。“豪华大旅店在最初的日子里能给人以假象,但是,很快,阴暗的墙壁和家具跟那些不三不四的旅馆里面的一样,散发着同样的凄凉气息。乏味的豪华,走廊上我无法辨别的要甜不甜的气味,应该是焦急、动荡、流浪和造假混合而成的综合气味。”
伊沃娜有个电影明星梦,曼特便送她去参加了选美大赛。她成功了,夺得了选美大赛的冠军,她被邀请去拍了一部叫做《来自山里的情书》的电影,但而后这部电影离奇消失不见。我与伊沃娜在一座别墅里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维克多说:“好的爱情,是一起那么多年,却还想在一起很多年。”而后,维克多邀请伊沃娜去美国,去好莱坞实现她的电影梦,可是临上车站,伊沃娜再也没有出现过,她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十二年后,维克多故地重游,记述了了这段往事……
(2)
这段爱情到底为何难忘,那就不得不提那段别墅里的时光。小说名字中特指的“别墅”指的应该就是文本中出现的“我”与伊沃娜短暂栖居的曼特父母家的别墅。别墅本身是一种富贵的,隔离人世的事物,是金钱、地位、华丽的象征。但它何以是凄凉的?“这座别墅没有散发出一点愉快的气息。然而,开始的时候,我认为冠之以“凄凉”这一形容词并不贴切。但后来,我终于明白,如果你能从“凄凉”二字的音色上领会出某种温柔和纯净的成分的话,曼特这样写是有道理的。你一跨进别墅的大门,马上就有一种纯净而凄凉的气息向你袭来。你走进了一个沉寂的区域。风更轻了。你漂浮着。”这座别墅所传递出的感觉与传统意义上别墅的象征意义并不完全相符,它并不华丽,也没有富贵的感觉,而饱含着一种孤寂、凄凉,不甚光明的阴暗的氛围。我们就在这座别墅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难忘的时光,那段时光也并非是所有人眼里的美好。那段时光是这样的:“我们漂浮着。我们的动作无限地慢,当我们移动时,是一厘米一厘米地匍匐而行。一个突然的动作会破坏这种魅力的。我们小声说话。夜色通过阳台涌入房间,我看见尘埃在空气中停滞了……永远也不要走出这间别墅,永远不要离开这个房间,躺在沙发上,或者地上,就像我们越来越频繁做的那样。我惊讶地在伊沃娜身上发,她原来有着如此大的放任自流的才能。而我放任自流只因自己恐惧运动,对移动的、逝去的、变化的东西感到焦虑,渴望不再走上流沙上,希望在不想再动之时,能定居在某个地方。在她身上呢?我认为,就是简简单单一个“懒”字,就像藻类植物。”我们过的这段闭门幽居的时光暗无天日,但我们彼此像蚌壳里的珍珠一样彼此依偎,互相保护。在混乱的时代放慢脚步,匍匐前进。
“别墅”一方面象征着我与伊沃娜之间短暂的、不甚光明的、隐藏在闹市背面、淹没在时代里的爱情。另一方面象征着当时年轻人在末世中闭塞而神秘的心灵世界。它是凄凉的,一种无果却美丽的坚持,一种短暂而永恒的纪念,和年少的爱情一起幽居在阴冷的别墅里,和时代隔离,和尘世隔离,作者借角色之口表达:“好的爱情,是在一起那么多年,却还想在一起那么多年”,我们过了一段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日子。它是凄凉的,是朦胧神秘的,也是美的,“凄凉别墅”是关于青春深刻的记忆,也是大时代下小心翼翼隔离的记忆城堡。
小说并没有非常突出、非常鲜明、立意明确的涵盖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但它并不是没有主题思想,它的主题思想像墨水一样,渗透在文本中细密的各个角落。哀悼青春、追忆时光,强调个体生命体验的价值,渗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与青春感伤情调。并在潜移默化中揭示出了现代人的困境。莫迪亚诺是个犹太人,父母对他都不甚友好,他青春时期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但更可悲的是精神上的流亡,无所依附。没有人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但你自己也常常不知道你自己该往哪里去。维克多,伊沃娜,曼特也都是莫迪亚诺的“海滩人”形象系列。
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关于“我”过去的故事,作者淡化处理了关于“我”的身世,读者可以通过文本阅读了解到,“我”是一个十八岁的犹太籍巴黎青年,与父亲不睦,在世上无人关爱,“我”由于逃避战争带来的末世消极情绪而来到这法国边陲的避暑胜地。其次,是伊沃娜,她的出生与成长都近乎一个谜,长大后一直是曼特作为朋友与兄长照顾她,一心要她成为电影演员。伊沃娜年轻美丽,她魅惑又多情,尽管她是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但作者诗意地放大了她的美好,对于她的缺陷,虽也客观地描写了出来,但将它隐藏在她的魅力背后。他没有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人物那种圆形立体的人物塑造手法,他对待伊沃娜,采用了一种水墨晕染的艺术手法,虽然面面俱到地描写到了她的每一面,但轻重有所不同,有的地方浓墨重彩,有的地方则点染为止。最后是曼特,作者写他是一个不算大有作为的医生,他如兄长般照顾伊沃娜长大,与伊沃娜整日无所事事,挥霍着大量财富。“我”和读者一样好奇,他们并不工作,但他们肆意挥霍着的财富究竟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我们可以推测,曼特是一个同性恋者,他曾与一个年近半百的、忧郁而富有的男爵发生过一段恋情,他带着伊沃娜成为男爵门下的寄食者,后来男爵神秘死去,他和伊沃娜有了大量财富。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他们背后的种种,采用冷静客观的叙事,交给读者自己去评价。
小说并没有清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朦胧得像笼罩在一片迷雾中。但读者也可以隐隐约约地得到一些讯息。我们可以推测出是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陷入了战争警备状态的巴黎。“我”由于战争带来的末世消极情绪而逃离到法国边陲的避暑胜地。作者像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窥影人”。“法国在我眼里一下子显得那么狭小,在这儿,我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才干。在这个小小国家里,我我能追求什么呢?做古董生意?当书籍中间商?成为喋喋不休而又畏缩不前的作家?这些职业,没有一样能激起我的热情,我必须和伊沃娜离开这儿。”
(3)
莫迪亚诺的叙事并不是“五脏俱全”式的,而是有预谋或不经意地留出了一些空白。莫迪亚诺淡化处理了故事的大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全力聚焦于人物及其周围狭窄的生活空间,以及他们广袤又神秘的心灵世界。他的作品不是波澜壮阔的,是意味深长的,是印象抒情式的。也因此给读者留下了些许的悬疑和困惑。读者读过作品后产生的困惑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年纪轻轻的“我”为何逃离巴黎,来到埃尔米塔日饭店,“我”为何年纪轻轻不去工作而终日寄住在饭店里,“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二是,伊沃娜与曼特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从不外出工作,他们肆意挥霍的财富从何而来。三是,伊沃娜为何在和“我”去美国的前一刻离开,她最终又去了哪里。
莫迪亚诺在文本的叙事中并没有对这些明显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说明,他采用的策略是迂回战术,他并不明确在文本中交待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将叙述者“我”所能知道的各种信息隐隐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留给读者自己去填补,去想象。而“我”所不知道的,作者也将它永远地留在了幕后,读者也无从知晓。
我们隐约可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又不那么确定。我们隐约可以读到,“我”是由于逃避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在消极厌世的情绪下逃离巴黎,来到了埃尔米塔日饭店,在末世中虚度时光,及时行乐。伊沃娜和曼特是结交了一个同性恋的男爵,后来男爵神秘死去,他们得到了大量遗产,才得以无所事事地过着奢华的生活。至于男爵是怎么死的,我们无法知道。曼特是个医生,会不会是他用医学手段杀死了男爵?至于伊沃娜的结局,则更加扑朔迷离。
不仅仅是故事内容上的留白,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留白的处理。对伊沃娜与曼特,每个读者心目中都有一个“伊沃娜”,她美丽,魅惑,野性,多情,但她同时是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她怀着电影明星梦,却甘愿成为一个寄食者,她美丽多情,在虚度时光的日子里和“我”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当我对她再无价值时,又毫不犹豫地离开,再奔赴下一个寄食目标。无论是作者,还是叙述者“我”,都没有对伊沃娜进行任何道德上的评价,而是不约而同地都沉醉在她的美丽多情中。而对于她的弱点,作者和叙述者也进行了客观而不动声色的描写。但这一切,都挡不住“我”对她深深的怀念。曼特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同性恋者,是一个社会边缘人。他与富有的男爵有一段恋情,并带着伊沃娜一起成为他门下的寄食者。对于他的种种,作者和叙述者没有像对待伊沃娜一样,添加浪漫的情感在里面,而只是进行了客观的、不加评判色彩的描述。至于对他的评价,作者把权力交给读者自己。这些“留白”和“迷宫”是《凄凉别墅》中最意味深长的部分。
《凄凉别墅》的情节也独具魅力,大故事套小故事,虽然以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往为线索和主干,但与此同时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一方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困惑,自己的矛盾与自己的邪恶。就如“我”与伊沃娜、曼特的关系。“我”是一个逃避时代的精神流浪者,“伊沃娜”是一个美丽多情、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曼特”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同性恋者。它也带有寓言的性质,有谶语,有悬念,有迷宫。伊沃娜在参加选美大赛获胜前曾参演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来自山里的情书》。电影的情节大致是一名滑雪教练在工作中爱上了一位女子,他与这名女子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时间,他们许下了爱情的海誓山盟,但过后,这名女子要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并承诺他一定会回来找他。滑雪教练也回归到真正的现实生活中,他本是一名泥瓦匠,但那个女人却再也没有回来。他陷入了对那个女人无法自拔的深深的思念中。但过后,他选择了身边的一位女子,在思念的同时过起了平淡的生活。这个虚构的电影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线索,它拉近了角色之间的距离,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个电影的剧情也充分暗合着“我”在与伊沃娜分别多年后,多次想要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却如从未存在一般,无从查证,无人知晓,只有当年那座别墅依旧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