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个误解:即王朝第二位皇帝的庙号一般都是太宗,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庙号是唐太宗,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庙号是宋太宗。但这个误解还真是一个误解,王朝的第二位皇帝的庙号并非都是太宗。
对于本文的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下:
(一)太宗这个庙号的含义
(二)朱允炆为何没有得到太宗这个庙号
(三)朱棣的庙号变化
一、太宗庙号的含义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商朝灭亡后,周朝废除庙号一直到刘邦建立汉朝后,庙号制度才再次恢复。但是在汉朝,庙号制度还非常严格,西汉十二位皇帝中仅有四位皇帝有庙号,东汉有庙号的也仅有三位皇帝。
三国以后,庙号开始泛滥,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和在政变中被推翻的皇帝没有庙号外,其他皇帝一般都有庙号。
历朝历代都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说法,开国皇帝称祖,后嗣之君称宗。
庙号也分褒贬,像太祖、太宗、高宗等都是褒义,惠宗、僖宗等都有点贬义。
太宗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的最重要庙号之一,一般都是献给王朝的第二代知名皇帝,他们基本上为王朝的后世发展定下了基调。
历史上有名的太宗皇帝有汉太宗文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而朱棣跟本文也有关系。
了解了太宗这个庙号的含义,我们再来说说为何朱允炆没有得到太宗这个庙号。
二、朱允炆为何没有得到太宗这个庙号
我们知道,并非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就会得到太宗这个庙号。汉朝的第二位皇帝刘盈的庙号就不是太宗,而是惠宗,直到汉朝的第五位皇帝刘恒死后庙号才是太宗,因为自刘邦之后,相比于刘盈,刘恒为汉朝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太宗这个庙号,刘恒受之无愧。
唐朝的李世民更不用说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太宗这个庙号他也受之无愧。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他第一时间给自己的爷爷上尊号为太祖高皇帝,并追尊自己早逝的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至于太宗这个庙号,朱允炆必定是留着给自己用的,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在皇位上坐了四年就被自己的四叔赶下了台。
朱允炆继位后,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马上开始削藩,这使得当时的燕王朱棣马上有了危机感,于是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征战,朱棣终于在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城。宫中起大火,朱允炆也不知所终。
建文四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继皇帝位,但是他不承认朱允炆在位的四年,于是废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
因朱允炆不知所终且朱棣不承认他的皇帝位,所以当时朱允炆是没有庙号的。他当初继位时预留的太宗庙号也就与他无缘了,而惠宗这个庙号是南明弘光皇帝追谥的。
三、朱棣的庙号变化
朱棣推翻朱允炆后,开始了他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在位期间,加强皇权,力行削藩;开创内阁制度;五征蒙古;派遣郑和下西洋;修建《永乐大典》;修建紫禁城,迁都北京等。在朱棣的治理下,明朝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朱棣将明朝推向了一个高峰,后世称之为“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逝于榆木川。之后太子朱高炽继位,尊其父朱棣为太宗文皇帝,朱棣在位时的所作所为也当得起太宗这个庙号。
朱棣的太宗庙号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嘉靖时期的“大礼仪之争”,朱棣的太宗才被改为成祖。
明武宗五子,他去世后嘉靖皇帝以旁支入继大统,成为明朝继武宗后的下一位皇帝。嘉靖帝朱厚熜继位后一直想要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追封为皇帝,于是就爆发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大礼仪之争。
大礼仪之争的结果是嘉靖胜出,他成功的将自己的父亲追封为兴献皇帝,而后又上庙号为睿宗,之后还要将他父亲的牌位放到太庙里,但是他的父亲没有当过皇帝而且此时太庙的牌位已满,如果要把他父亲的牌位供奉在太庙就必须要往外迁出关系最远的皇帝的牌位。
根据“亲尽则祧”的原则,应将朱棣移出太庙,但是朱棣的功劳太大,又是他这一支的始祖,所以嘉靖帝再怎么厉害也不敢将朱棣移除太庙,所以他突发奇想,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和太祖一起享受万世不祧的地位。
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最终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变“成祖”。明朝的太宗,因为政治需要,而被闲置了,所以明朝也就没有明太宗了。
小结:
朱允炆虽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想着将太宗的庙号留给自己,但是没想到急于削藩导致朱棣造反,皇位被朱棣夺走。而朱棣不承认他的皇帝位,所以朱允炆也就没有太宗这个庙号了。直到200多年后的南明弘光朝廷给他上庙号为“惠宗”。
反观朱棣,对明朝有大功,太宗这个庙号给他当之无愧,后世嘉靖皇帝为了自己的父亲将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所以朱棣就由明太宗成为明成祖。太宗这个庙号在明朝由于政治需要也就被闲置了。